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女作家的“国家”想象与民初“爱国小说”
作者: 薛海燕   王双腾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一战"与民初爱国思潮"爱国"一词承载"热爱自己的国家"内涵,在汉语典籍中较早见于《战国策·西周策》:"今秦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区别与对立,促使了中国早期爱国思想的诞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然此时的国家实际上是各个诸侯国,但"齐人""楚人"之别却体现出人们思想中初步具备的国家观念与国籍
审美理想的信息载体:论郭沫若历史剧中为正义和理想而牺牲的悲剧女性
作者: 冯乐堂   来源: 郭沫若研究(第七辑)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历史剧滥觞人和史剧大师的地位已被学术界所公认。他的历史剧研究无论就创作还是理论的探讨上,堪称成绩斐然,引人瞩目。然而,对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审美理想,特别是那些为正义理想牺牲的悲剧女性还鲜有论述。本文旨在从作家审美理想的角度来探讨郭沫若历史剧中为正义和理想而牺牲的悲剧女性形象。人们一再引用郭沫若这样一个历史剧创作的理论原则:"我
女性文学阙如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作者: 周淑舫   来源: 2011年教育科学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性别缺失   课程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但涌现出一批令男性文学家叹服的"扫眉才子",而且以诗、词、文、赋等样式展现出风格各异的艺术魅力。但当下的课程内容框架仍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无意地排挤了女性作家与作品,这既遮蔽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原貌,不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成长,也不利于扩大开放教育的文化交流。
同一种声音,不同的叙述形态——“中国女性文学史”批评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文学史观念的多元化和叙述视角的多样化标志着文学史批评话语的确立与发展。女性文学史著以其独特的文化立场和批评视角跻身文学史史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进一步证明文学史史学观念的变革及多元叙事的可能性,也证明了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它打破了男权中心话语霸权对文学史话语权力的垄断,敞开了人为的历史遮蔽,亮出了女性自己
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张扬到双性和谐的建构与探索——新世纪前后婚恋小说发展趋势探析
作者: 孟文彬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婚恋与情感是人类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婚恋小说更成为从五四以至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大批女作家在她们的婚恋小说中表达出对男权文化的激烈颠覆与批判。从张洁、张辛欣的表达失望、抗争、无奈的愤世之作,还是陈染的极度私人化的内心独自,她们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即对由男权文化、男权思想主宰的社
专题5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的健康与生态环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for NationalitiesWomen’s Research Center of Lihua university of Korea云南民族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1.社会性别视野下少数民族妇女的健康与生态环境保护杨国才,云南
文化皮影戏幕后的阴谋:少数族裔女性文学被美国社会“接受”的真相
作者: 吕晓飞   来源: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少数族裔   真相   女性文学   接受  
描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广泛问世。其中,许多作品被冠为"文学经典"而为西方读者所广泛接受。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接受"背后的真正目的以及采取的手段。本文以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品为
奴隶叙事中的性别视角分析:对比研究《女奴生平》和《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
作者: 张丛丛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格拉斯   雅各布斯   奴隶叙事   性别  
描述: 奴隶叙事是19世纪随美国废奴运动而兴盛发展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奴隶的切身经历为基础揭示了蓄奴制的残酷无情,有力地推动了废奴运动。作为奴隶叙事的代表作,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和哈里特·雅各布斯的《女奴生平》,体现了男性奴隶和女性奴隶叙事者在阐释蓄奴制中的不同。虽借鉴了西方传统的文学体裁,如自传、引诱小说和情感小说,但奴隶叙事的独特视角和写作技巧超越了传统,为黑人及女性文学提供了创作范本,在文学史上意义深远。
走出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误区:谈丁玲小说研究中女性文学批评之理论导向
作者: 周可   来源: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颗耀眼的巨星——丁玲文学创作国际研讨会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关子丁玲小说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一问题,目前有多种解释。而新近才流行的女性文学批评则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一众说纷纭的问题作出新的解答。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的尝试,从性别批评的角度考察丁玲的文学创作,其重点在于在批评活动中引进性别的因素,将丁玲小说的价值形态纳入性别分析的范畴之中,以此来确认性别对丁玲小说价值生成的根本制约作用,并从性别的
从清妃剧"甄嬛传"看满族女子服饰色彩的独特美感
作者: 王鸣   石敏   来源: 2015中国色彩学术年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满族服饰   影视女装   色彩文化   独特审美  
描述: 女性人物的服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服饰所固有的东方神韵和审美风采。服饰色彩文化是《甄嬛传》所描写的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环,服饰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印证人物社会地位,传达人物审美意象,是电视剧中塑造人物、情节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全方位地研究《甄嬛传》中清代满族服饰色彩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服饰在表现和塑造人物上的作用、各种不同地位、性别的人物的服饰、一些典型服饰的款式、色彩的运用等。
< 1 2 3 ... 39 40 41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