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8460 条
-
明代女子佩饰“禁步”研究
-
作者:
泥一鸣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女性形象塑造
禁步
组玉佩
物质文化
-
描述:
明代有一种叫做“禁步”的配饰,男女皆可佩戴,本文主要讨论女子佩戴的“禁步”。“禁步”是随着人体的行动跟着晃动并发出碰撞声响的佩饰。单从形制来讲,明代女子佩戴的禁步与以往朝代的组玉佩有很多相似之处。经过初步的研宄,可以梳理出它的主要类型。依据禁步佩戴的位置,分为佩挂于腰间的腰佩式禁步和佩挂于胸前的坠胸式禁步两大类型。从佩戴意义来讲,“禁步”是对女子行步速度和行动声音的一种限制,体现了对女性审美的要求。本文主要就“禁步”的源流、“禁步”的形制、佩戴者的身份、佩带的场合以及女性审美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首先,通过
-
《列女传》与刘向的女性观
-
作者:
蒋晓莹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才德尺度
價值意義
女性觀
列女傳
-
描述:
劉向的《列女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專記婦女事蹟的文獻,對西漢以前婦女中的優秀典型和孽嬖典型分類立傳。這樣一部向來被歸類為女性傳記的古典文獻,顯現了劉向獨特的女性觀。劉向身處西漢衰落時期,此時政治混亂
-
新时期女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
作者:
余敏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嬗变轨迹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嬗变形态
-
描述:
历程,女性意识经历了性别的复苏、性的自觉与渴求、颠覆父权与母系寻求的失落、重构性别话语四个流变阶段。在此过程中女作
-
女性期刊与女性意识
-
作者:
梁瑜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期刊
女性意识
女性
-
描述:
媒介与女性的关系,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诸多学科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社会课题。媒介与女性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了学界和业界视域的焦点和热点,但是中国媒介与女性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女性期刊的研究国内也并不成熟,对女性期刊中女性意识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尽管曾有学者指出女性媒介上同样存在性别成见问题,但都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实践层面上看来,近些年来,女性期刊发行量巨大,在读者(尤其是女性)中影响颇大。女性期刊塑造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形象所传播的价值
-
女红军述论
-
作者:
侯燕如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长征
女红军
-
描述:
女红军的出现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女红军最早产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进入川陕革命根据地之后,女红军数目剧增,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妇女运动的要求,中共成立妇女独立师。长征时期的女红军们大多出生于贫雇农家庭、农奴家庭,也有少数来自封建家庭。她们多来自于湘鄂赣皖豫闽川陕等省,整体年龄比较小,多数为汉族,但也有部分是藏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她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自身的解放而参加红军的,长征中虽然女红军的数目不多,但女红军们除了和男战士们一样行军打仗外,还承担着宣传、救死扶伤、筹粮筹款、修路架桥等后
-
明代女官研究
-
作者:
潘岳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宫廷制度
明代
女官
-
描述:
女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宫廷制度。女官之设,既是为了服务宫廷的需要,以保障皇权的正常运转,也蕴含了帝王对拥有一个雍肃和睦、井然有序的后宫的设想。明朝在建国伊始就很重视女官的设置,经过洪武一朝的三次
-
《上海妇女》杂志研究
-
作者:
周毛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抗日救国
《上海妇女》杂志
-
描述:
《上海妇女》是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妇女刊物。该刊于1938年4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39年9月和1940年2月至5月两次停刊,1940年6月复刊后改为月刊,但仅出一期就被迫终刊,历时两年,共出版四卷四十期。《上海妇女》的沿革,正是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抗日战争期间“孤岛”妇女们的思想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近代在萌芽状态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历史,这为后人研究“孤岛”妇女运动提供了一个窗口。从《上海妇女》四十期的刊物内容来看,该刊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男女不平等的原因,阐述妇女解放的主要途径;关注各
-
明代的知识女性
-
作者:
陈小香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
明代
知识女性
-
描述:
手持书卷阅读、提笔写真抒意的明代知识女性形象在各种文献中屡见不鲜,本文即从明代知识女性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这一动态的历史现象来探讨知识女性的社会生活。明代,由于印刷出版业的发达、社会文教水平较高,相应地使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大为增加。而文人士大夫对妇女才艺的认可与赞赏,更促使妇女对才艺自我肯定与追求。首先,以明代知识女性的文化教育为主轴,阐明她们受教育的途径与学习内容,力图呈现她们的文化教育状况。其次,进一步探讨文化教育在明代知识女性生命历程中的影响,通过对她们婚姻、家庭及其所创造的女性文化予以分析,指出文化教
-
《易》《礼》《诗》对妇女的定位
-
作者:
焦杰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易》
《礼》
《诗》
妇女观
西周至两汉
-
描述:
本文从《易》、《礼》、《诗》等儒家经典对妇女的定位来探讨西周礼乐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妇女观,兼论西周至两汉时期妇女观的变化。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言,介绍选题的原因与意义,评述当代妇女史研究的状况、妇女观研究和《易》、《礼》、《诗》中性别观念的研究现状,同时还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意义。本文认为,在世界多元化的时代,妇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潮流,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探讨妇女发展滞后的原因。从历史学角度讲,探讨传统妇女观是非
-
女性的逃离
-
作者:
陶红灵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萧军
逃离
女性
-
描述:
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为主要方法,以萧红曾经的爱侣、同时也是同行(作家)的萧军作为参照,经由作家生平史料研究和文本细读诸途径,考察萧红的人生历程,探索萧红作为一名女性的精神道路。本文认为,在萧红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她对她所置身那个秩序化的男性世界,始终呈现一种疏离乃至于逃离的姿态。
当萧红生在父权社会的家中,作为女儿,她受辖于父亲,在无爱的父亲的家中,她从上学到婚姻,都任人摆布。她选择了逃离——离家出走。与萧军同居后,作为妻子,她成为萧军生活的照顾人和抄稿子的助手,而且还不时得承受带有大男子主义倾向萧军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