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经验】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女性经验与当代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郭春晓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起步较晚,受西方女性解放思潮影响较大.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朱虹翻译了《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和《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其中关于女性文学批评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引起国内评论界的极大关注,由此引发了对国外女性主义思潮的翻译、研究?
-
字符和音符砌成的独特城堡:陈染小说论
-
作者:
李新英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女性经验
城市想象
心理小说
-
描述:
陈染在新生代女性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她的小说对于1990年代的文学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符号。陈染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女性视角,然而她又有别于妇女解放理论的宣扬,她注重的是女性经验的书写与诉说。她从广阔的社会天地退回到女性内心心理空间,饱含情感地书写女性内心世界的种种压抑与挣扎。陈染通过着力描写女性充满忧郁、寂寞、渴求、失望与自我救赎的人生旅程,站在一种完全女性的立场上对生命与生活进行了一番审视与叩问。在九十年代商业大潮的席卷汹涌下,陈染固守自己的一片天地,拒绝世俗的欢乐和浮夸,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站在灵魂高
-
黑暗中的女体——普拉斯诗歌中体现的女性诗学原则
-
作者:
宗媛媛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法国女性主义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
描述:
:(1)女性边缘化的根源是文化领域的男性中心主义,而并非任何经济或政治原因。惟有写作才能使女性摆脱边缘化、沉默以及被男性文化随意扭曲和歪曲定义的生存状态;(2)女性应该注目于自身,写她自己,写她独特
-
女性经验中的跨文化交流
-
作者:
陈争妍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女性经验
跨文化交流
谭恩美
-
描述:
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被主流话语所认可的文学样式,为当代美国的多元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了美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与文化价值对我们进行跨文化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谭恩美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生活在美国的新老两代华人女性形象以及她们在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谭恩美的创作进行讨论:第一章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简单的历史性追述,把
-
“极致环境”下的生存言说:论严歌苓本土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
-
作者:
韩爽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哲学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是北美新移民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的她又将目光转回到了国内题材上,创作了《天浴》、《白蛇》、《第九个寡妇》等一系列本土题材的作品。这些本土题材小说总是以人性为立足点,以一种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去书写种种“极致”环境下,历史与政治夹缝中的边缘女性的命运,表现并揭示女性自身为挣脱生存困境所作的不懈的努力,呈现她们表面柔弱实则坚韧的生命意志和精神追求。严歌苓的女性书写涉及了几种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女性,她们往往被其置于诸如战争和政治动乱等各种极致环境中,生存困境显然
-
女性经验对民族志文本生产的影响途径研究
-
作者:
张晓佳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类学
女性经验
民族志方法
自我意识
文本
-
描述:
民族志作为一种经典的方法论和学术范式,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经典民族志文本生产中的作者叙述权威被人们所质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对关于作者如何对田野调查中研究对象知识进行表述的问题,并将分析研究者主体性因素纳入民族志研究的范围。1986年由詹姆斯·克利福德和乔治·马库斯合编的《写文化》一书将民族志重新定义为经由写作者经验建构的、文化描述的写作,因此具有反思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但是,在这场讨论中却并未将女性人类学家的民族志文本写作列入具有新型民族志特征的范围。事实上早在人类学学科成立初期
-
乌拉·贝尔凯维奇的“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
-
作者:
许清波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超越性别意识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乌拉·贝尔凯维奇
-
描述:
乌拉·贝尔凯维奇是德国当代著名而多产的女作家。这篇论文主要从女性文学的“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角度探讨她的创作。在“第一世界”的创作中,贝尔凯维奇书写女性经验,流露自觉、明显的女性意识。她描写女性情感的乌托邦与其必然的失落,以及由此带来的“逃离”意识;描写她们的孤独而又渴望超越此种孤独的切肤之痛。本文并将她的这些“失落”、“逃离”、“孤独”等主题与中国九十年代一些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作比较。在第二世界的创作中,贝尔凯维奇审视历史,叩问当下,视野开阔。《黑白天使》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人一直讳莫如深的第三帝国的
-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杨吉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王安忆
女性意识
都市经验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构成了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一条基本线索。新世纪以来,女性人物继续成为王安忆小说的主角。她先后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包括以《上种红菱下种藕》和《临淮关》为代表的小城镇女性形象,以《妹头》和《桃之夭夭》为代表的上海老三届女性形象,以《富萍》为代表的前开放时代的劳动女性形象,以及以《月色撩人》为代表的都市时尚女性形象,《发廊情话》为代表的打工妹形象。这些小说讲述了一个个社会边缘女性的故事,她们或者直面人生困境,自尊而隐忍地生活,或者在大都市的物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王安忆的女性文本,更多的是对这些
-
在历史中发现女性:论凌力历史小说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宋艳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女性书写
女性群像
女性成长
-
描述:
历史小说作为一种宏大的叙事形式,一直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由于历史限定性与创作主体性别的隔膜,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数量少,而且其历史性价值被有意湮灭,并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与伦理化倾向。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几乎都是作为作者传达某种观念的工具或反衬男性历史的镜子而存在,在女性自我失语的状态下这些女性形象严重地缺少某种“人性深度感”。而凌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叙写了那些被男性历史所忽视和有意遮蔽的边缘性女性,以独树一帜的历史书写,在主流历史遗忘的“空白之页”中发现了历史女性的存在。作为一位严谨的搞
-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新历史小说
-
作者:
徐卉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经验
话语权力
女性话语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西方文学文化思潮一定的影响和启示的年轻作家们,转入历史题材领域,创作了一大批小说,表达他们对传统小说讲述历史的方法的质疑和不满,并描绘出他们自己眼中独特的“历史”,这批小说称作“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在创作之初往往是一些男性作家,他们在对历史的挖掘寻找和重新阐释中,虽然对主流历史观念进行了大胆的解构,但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色彩,在个人化的历史叙述中只能是完成了对原有男性权利和男性话语的复制,真实的女性历史再次被覆盖,女性的权利和话语再次失落。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