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张爱玲作品中异国女性形象的 文化意蕴研究
作者: 张进梅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   形象学   张爱玲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以女性为主体,其中涉及到外国女性形象的文本共有七篇:《沉香屑:第二炉香》、《连环套》、《年青的时候》、《红玫瑰与白玫瑰》、《心经》、《倾城之恋》、《创世纪》,这为研究张爱玲作品中异国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他者”形象投射出了形象塑造者自身的影子,是后者空间的补充和延长,因而形象主要言说的就是“自我”。张爱玲对异国女性形象的描述,实际上也是在对中国近代女性形象的审视和反思。 本文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女性形象,并探讨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女性形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冈本加乃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花之劲》和《老妓抄》为中心
作者: 徐蕾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桂子   冈本加乃子   老妓   女性形象  
描述: 冈本加乃子是近代日本文坛的女性作家。在成为小说家之前,加乃子已经在短歌和佛教研究方面自成一家,并被赞赏为是和宫本百合子、林芙美子一样的“同时代的三位杰出女作家”。但在日本文坛上,冈本加乃子仿佛像圈外人一样,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女性,冈本加乃子和丈夫一平过着奇妙的夫妻生活,并交往了各种各样的情人,度过了令世人无法理解的复杂的一生。因此,对于加乃子的研究多数都是以作家本人的形象为依据,人们往往更关注其多彩复杂的传奇生活。但是,在大乘佛教的东方文化和追求男女平权的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加乃子对人生形成了自己独
《女友》杂志中广告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定位分析
作者: 刘小苗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女友》   女性社会角色   女性形象  
描述: 大众文化如何表现女性是女性主义者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广告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广告这一文化形式对女性的描绘就成为当代女性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角度。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大众文化与广告创作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而理解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达与女性现实角色的相关程度。另外,从文化学角度研究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这种塑造,为我们研究传播现象及规律,提供了另一条“柳暗花明“之路。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大众媒介中与女性联系最密切的女性杂志上的广告,来探讨我国女性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通过对《女友》杂志
性别注视: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何思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电影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性别  
描述: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根基,性别塑造着人们的阅读、思维、语言和生活。它将人们划分为不同阶层,决定着权力的归属,作为文化的载体并不断加以巩固。本文将性别与电影结合,旨在通过挖掘女性与男性以及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方法主要建筑在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由劳拉·莫尔薇开创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之上本文研究了近50部20世纪90年代广受欢迎且颇具影响的美国电影,其中多数为好莱坞主流获奖影片,也有几部独立制作。无论是在女性电影还是在
审美视野中的女性之“野”:当代湘西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罗春琼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野”   湘西小说   当代   女性形象  
描述: 湘西文学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继沈从文之后的一大批湘西作家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湘西,其中女性形象在当代湘西小说中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文章首先对当代湘西小说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做了综合的概述,从整体上对各种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并重点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湘西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女性人物性格中的一个共同特征——“野”,并以有关“野”的界定、成因为线索来分析这种独特性格在湘西女性形象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中的湘西女性在新时代的环境中
香港报纸港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东方日报》为例
作者: 梁秋实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性别与媒介”研究在逐渐发展壮大。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报纸在这个“电子传播时代”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在新闻中出现的女性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媒介存在的问题。 香港女性在工作上,学业上很优秀,并且近些年来社会地位逐渐上升。本文选取香港畅销报纸《东方日报》作为研究对象,看香港媒体是怎样建构女性形象的,是否存在刻板印象。 第一章主要介绍女性主义的兴起和研究的领域;第二章是对《东方日报》进行内容分析,解析香港女性在港闻中的女性形象;第三章是通过对《东方日报》港闻的文本分析看
论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姚亚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岛由纪夫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日本近代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文学创作多数以男性为中心,男性魅力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因此,对三岛由纪夫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研究时,大多数研究者把目光集聚在他笔下的肉体健壮的男性人物形象上,却忽略了也存在于他作品中的大批女性形象,对其笔下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的考察几乎无人问津。事实上,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却拥有不同的思想,象征着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同样也反映了三岛由纪夫不同的创作时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美学观。在此前提下,本文对三岛由纪夫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试论麦卡勒斯创作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认同   女性意识   麦卡勒斯   女性形象  
描述: 尽管卡森·麦卡勒斯不是一个有意识创作女性文学的女作家,但其创作表现了对传统 的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的挑战和颠覆,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种族歧视尤其是对黑人女性 歧视的深切不满,以及对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危机的反思。麦卡勒斯从自身感受出发,结 合自己双性恋倾向的心理体验,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投射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艺术地创造出 一系列青春期少女形象、兼具两性气质的自人女性形象和黑人保姆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既是作者女性意识的外化,又是作者对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 的深刻思考。其作品具有一种区别于男性或区别于白人种族
法斯宾德电影中二战后的女性形象:以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为例
作者: 林方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社会的反思及对战后德国社会的研究   电影风格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法斯宾德叙事电影代表作《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对其电影中复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对法斯宾德女性电影中的风格特点进行尝试性研究。法斯宾德善于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将个人和政治在电影中结合,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叙述折射出整个历史和社会。对战后德国社会的理性反思是他的女性电影中关注的焦点,因为他将那个特殊的时期看做是希望和乌托邦的交错,通过电影他发出对战争、罪恶及战后混乱现实的控诉。 本文将首先通过对法斯宾德和他对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的态度的研究引入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女性形象的性别研究
作者: 孙亚琼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小说   小说创作   古代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从文化深层的社会性别问题入手,以女性视角对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做分类再认识,并通过文本细读,透视男性小说家叙事话语下的女性观是本文的任务。笔者认为,受长期积淀的男性中心意识的支配与影响,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家按照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创造出了“天使”与“恶魔”两极女性形象,这些孕育于男性腹中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出于男性自身的幻想,他造出的“她”与真实的“她”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这些男性作家从自身立场出发理解女性,其对女性的价值判断是以男性利益的最终得失为基准的。其次,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叙事话语下透视出的
< 1 2 3 ... 42 43 44 ... 151 152 1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