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1 条
中国歌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为例
作者:
邓雅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次高潮
原野
江姐
女性形象
白毛女
描述:
本文选取歌剧史上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白毛女》、《江姐》、《原野》为对象,试图对剧中“喜儿”“江姐”“金子”这三位女主角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究不同时期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手法中,所表现出的女性形象的变迁过程,以及女性形象塑造对中国民族歌剧的重要性。文章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简述中国歌剧中女性形象的概况,介绍选取“三次高潮代表作品”的意义和作品的影响。第一章主要简介了中国歌剧中的女性形象,强调了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女性人物形象在中国歌剧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中国歌剧发展中的三次高潮和其中的代表作
论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曦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意识
金庸小说
传统女性观
男性文本
女性形象
描述:
金庸武侠小说在20的世纪后二十年间在中国大陆引发了全民阅读的“金庸现象”。金庸小说直至今日还拥有大范围的阅读人群。从武侠小说诞生以来,中国学术界就一直认为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不高。但金庸小说的出现,把传统的侠义文化、现代意识与读者大众的审美心理三者相结合,使原本程式化的武侠写作细腻化、立体化,提高了一个文学类型即武侠小说甚至通俗文学的文学品位。本文主要从金庸武侠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从小说文本叙事和读者认知两个具体角度切入,分析金庸小说女性形象体现出的作者的女性观及小说的男性文本特征,并兼及对金庸小说的传
女性形象的“在场”与性别“失语”:《人民画报》(1950—1976)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赵金钿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摄影
意识形态
革命
视觉规训
女性形象
描述: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题中之意,而呈现在视觉上却是一种去性别化,即去掉女性的性别特征,而用一种符号化的“劳动妇女”形象取代之,这种劳动妇女形象体现了革命意识形态对于新中国妇女形象的建构。本文以《人民画报》这一国家画报在1950—1976年间的女性摄影照片为例,运用图像学与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通过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看革命意识形态是如何建构女性主体。并通过对《人民画报》女性形象的类型学分析,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是如何“在场”呈现,呈现的结果是一种符合革命想象的标准化的女性英雄形象,体现了意识形态对于女性这一群体的革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陈璐
来源:
广东商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波特系列小说
女性原则
女性形象
凯尔特文化
哈利·
描述:
当今,哈利?波特成为了一种全球的文化现象。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本于1997年问世,最后一本于2007年出版。罗琳以大约每年一本的速度,一气呵成推出了这七本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推出在世界图书销售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球200多个国家的销售量超过亿册。不管某些人是否喜欢哈利?波特,一个事实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孩子和一些成人最喜欢的书。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J. K. Rowling)被授予“英国图书奖”、“年度儿童图书奖”、“英国雀巢聪明书”等荣誉。罗琳从一个普通的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变迁研究
作者:
朱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解放
文化反思
现代女性作家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着新旧交替,由此引发了女性对自身身份的焦虑与不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最先觉醒的男性知识分子的启蒙引导下女性再现自我的能力与权力得到了实践。这一语境决定了女性写作的双重性。在这一时期,女性知识分子迫切需要重整性别秩序来确认和男性之间的性别差异,于是,女性作家对自身形象的设定和想象,一方面囿于传统男权制社会的规约,必须压抑自己真实的生命需求和体验,按照时代主流话语的走向与节奏、迎合男性欲望来调节自己的写作,参与对于启蒙、革命、民族、国家等宏大叙事话语的构建,以此来分
塑造与突围: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赵丹燕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女性艺术
自我重塑
突围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文化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上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概念是言语和文字的文化;从历史层面上看,视觉文化与社会文明以及人类传媒技术的历史演变关系密切。我们进入视觉文化研究领域便不难发现,看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对种种看的行为和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归类和分析,揭露其中所蕴含的复杂“社会意义”,便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在21世纪这个备受关注的“她世
欲望与疼痛:解读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曹非只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疼痛
欲望
毕飞宇
女性形象
盲女形象
描述:
毕飞宇自20世纪90年代初登上文坛以来,创作了近百部中短篇小说和4部长篇小说,其中关于女性的书写贯穿他的整个创作时期。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无论是生活在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旧时代”,还是物欲膨胀的都市里,抑或以“文革”为背景下的封闭乡村,她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饱受欲望的折磨而疼痛着。欲望是人的一种本性,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欲望之中,金钱﹑物质﹑权力等欲望与生命如影随形。然而,欲望是产生痛苦的根源。合理的控制欲望,正确地理解欲望,它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而过度的欲望将会异化人的心灵﹑扭
勒克莱齐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沙漠》、《流浪的星星》和《金鱼》为例
作者:
李双双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沙漠》
《金鱼》
女性形象
《流浪的星星》
描述:
勒克莱齐奥是20世纪后半叶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创作风格在后期有所改变。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瑞典文学院颁奖辞说: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文艺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本论文主要对勒克莱齐奥三部小说中的四位女性形象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三部小说中四位女性形象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勒克莱齐奥的女性立场及其观点
从女妖到女神:试析爱·摩·福斯特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丽沙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妖形象
女神形象
人文同情
半女妖半女神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研究的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以及人文主义视角出发,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综合分析福斯特生前不同创作时期的三部小说,即《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根据福斯特的创作时期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创作前期的女妖形象,创作中期的半女妖半女神形象以及创作后期的女神形象。通过分别详细分析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本文探索了福斯特笔下这三种女性形象从懵懂到矛盾再到成熟的过程及变更,表现出福斯特对女性的人文主义关怀和同情。本
市井阶层中的坚韧女性:简论90年代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海鹏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上海
王安忆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女性群体长期处于被控制、被压抑甚至被奴役的地位,女性的解放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自封建社会开始,文学作品见证了女性争夺权利的全部过程,其中的女性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熏陶的新女性以文学为斗争的武器,通过塑造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唤醒更多深受迫害的女同胞们。而进入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文学界对女性的关注达到了一个高潮,女性文学、女权主义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当代女作家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言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