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同性恋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 并且很快就成为世界文坛研究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它要求人 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阅读、诠释文学文本,从而揭示其中蕴蓄的 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内容,批判和颠覆男权文化。 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在各自的文学领域进行文学研究。虽然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源于同 一母体,但由于两岸长时期的隔离,加上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因 此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就产生了差异。这些差异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峡两岸的文学语境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 响而产生了不同步性;二是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与理论的方 法时产生了差异。大陆女性主义批评家力图从本国现实出发,努力 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台湾的女性主义者则倾向于 把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直接运用于自己所创作和分析的文本之中; 三是在理论的实践上产生了差异,西方女性主义者倡导的基于女性 身体与欲望的“女性写作”或“女性话语”以及有关“同性恋”、 “双性同体”的批评模式,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对此的侧重点和 批评的程度有所不同。尽管如此,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境遇和文化传统。她们 基本上是持着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从“女性主义阅读”和 “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展开,只是在具体的研究和运用上产 生了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为海峡两岸的批评家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 的女性主义理论扩大了视角,提供了材料,也为世界文坛增砖添瓦,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杜鹃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模式   双性同体诗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原型批评  
描述: 本文拟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双性化心理、原型批评以及相关理论,截取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至解放前夕这一中国新诗从萌芽到发展最重要的三十年,并从中选取几位颇具代表性的男性诗人,考察其诗歌创作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纵向探讨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继承、变迁和发展的关系,横向与同时代女性诗人之作品相比较,从而力图改变女性主义从发展以来只注重考察女性作家文本,以及仅从历史社会政治的角度分析男性作家作品的惯用方式,进一步丰富女性主义文学的能指范围,扩大考察视野,拓展对新诗三十年的研究领域。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H.D.诗歌研究
作者: 郝文慧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杜利特尔   萨福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权意识体系  
描述: 以“意象派诗人”身份步入创作生涯的杜利特尔,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与意象主义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她还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自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她逐渐改变文风,开始了“新史诗”的创作过程。在她的诗歌里,希腊神话被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尤其是许多文学经典的女性神话形象得以从一个与男权意识体系截然相反的角度重新解读和塑造。许多女性神话形象在她的诗歌里摆脱了男性目光的注视,并作为带有自己情感的活生生的女性,获得了自己的话语权。除了她对女性神话及人生的重塑,杜利特尔还通过在诗歌里对萨福这位所有女性作家
男权社会的一曲女性悲歌
作者: 石红英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生存悲剧   男权社会   女性悲剧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缺失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远大前程》是其后期作品,也是其思想上较为成熟的作品。当今国内外对于《远大前程》的研究已经从以往的侧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到以综合研究为主,全面分析
折翼的天使
作者: 高辉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废都》   柳月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珍妮姑娘》   珍妮  
描述: 本文利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对贾平凹的《废都》和德莱塞的《珍妮姑娘》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柳月和珍妮进行了比较研究。 选择《珍妮姑娘》与《废都》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因为这两部小说有着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与文化转型期。在旧的道德标准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的社会转型期,人们该何去何从呢?本文特别关注并研究了处于这一时期的女性的命运。 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这两部作品分别创作了两位有着相似身份与经历的女性人物:《废都》中的柳
从托尔斯泰的两性观探讨其作品中的悲剧女性
作者: 丁立容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托尔斯泰   克洛采奏鸣曲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本論文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探討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作品中受爭議的悲劇女性,亦即不符合賢妻良母傳統特點的女性與其悲劇命運的關聯。在論文第一章緒論中,將條列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研究途徑、方法,和相關文獻。在第二章中,本論文將分析整理托爾斯泰兩性觀的背景,由整個西方文化對女性形象的觀念開始,逐漸縮小範圍至俄國社會對女性的觀點,然後於第三章分析托爾斯泰的成長背景和經歷,及他在書信、日記、作品和言行中所表現的兩性觀。第四章將從托爾斯泰的兩性觀點,探討其作品中的悲劇女性,以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克洛采奏鳴曲》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批评观: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为透视文本
作者: 马海舟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双性同体   女性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先驱,她在作品中对父权社会进行了批判,提出以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大类的历史,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她的思想和观念给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以多方面的启迪。作为一位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女性,弗吉尼亚·伍尔夫深深体味到父权制的社会机制对女性的轻视和压制,为了摆脱时代遗留给她的桎梏,她态度坚决的主张要“杀死房中的天使”,真实而自由的书写女性的情感体验,创造女性话语,让女性“成为自己”。她的开创性理论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勃兴之源。本文以《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所反映的女
文学文本中的女性意识和话语重构——以当代中国女性小说为例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重构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随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成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对女性文学的理论总结和认识,更能为现实中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思路。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女性意识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话题,也是女作家的主体意识之一。女作家的创作是建构女性文学的基础,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展开提供文本支持。从女性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道路来看,女性意识的自觉程度决定着女性主义进步的速度,它是女性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主体自我发现的基础。
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流变
作者: 陈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域性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本土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流变
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
作者: 邓利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开放   审美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权批判  
描述: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崛起体现在三方面:文坛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一大批集中研究女性文学的评论家群落,可谓三代同堂,男女皆有,相互媲美;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长足,成绩斐然,已初步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一批研究我国女性文学的专著或论文的出版、发表,初步展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实绩。一切迹象表明,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经成熟,富于自觉性,对其进行研究是文学批评者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对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