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声音】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理论研究
-
作者:
李磊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叙事理论
声音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理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部分,它在对女性写作、女性话语、女性传统等问题的探讨和实践的基础上,颠覆男性文本权威,争取女性话语权,建构女性权威。普遍的性别意识是其根本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主义叙事理论是政治性的女权主义运动的扩展和延伸。女权主义关注的是女性在政治、历史中的社会地位,女性主义叙事理论更多的是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重新解读被湮没的女性作品,重建女性写作的主体地位,研究使用何种叙事策略使女性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本文对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理论从初期颠覆性阅读与女性形象批判,到逐渐建立并
-
双重他者的声音
-
作者:
张奕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文·博兰
双重他者
声音
爱尔兰妇女
-
描述:
伊文·博兰是爱尔兰当代著名诗人,她的诗歌作品着眼于描写爱尔兰普通女性的生活和经历。四十多年来,她出版了十多部诗集和多部散文、译著,较为系统地呈现了一个有别于爱尔兰传统文学所构建的女性世界,得到了文学界的日益关注。学术领域对于博兰及其诗歌的研究呈现出多样性。其中,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是其中的两个关键性理论;此外她对于神话和传说的重述以及对于平凡琐事的关注,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理论或领域,而是围绕“他者”这一核心概念,致力于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角度来阐释如下问题:博兰是怎样在自己的诗歌作品
-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
-
作者:
边玉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声音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在世界诗坛已饮誉30余年之久。她毕生创作了1775首诗歌。她的文学天赋就在于她虽然生活在自己的那个时代,但是她却能够预测思想动态与诗歌主题。她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歌创始人之一。她是一位前现代主义诗人,更是一位有勇气与叛逆精神的女性。她所独创的那种支离破碎、多元和意象主义的特征近来被界定为现代主义诗略。她隐晦的诗风、模棱两可的标点和大小写,变化的谴辞以及诗作的多版本性导致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解读。读者为之迷惑,为之惊叹,为之欣喜。这些相左的解读吸引了各国学者的目光,包括中国。
-
倾听她们的声音:《他们眼望上苍》和《紫色》的对比分析
-
作者:
付晓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色》
《他们眼望上苍》
声音
-
描述:
黑人妇女身处社会最底层,遭受着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她们的声音也无情地淹没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社会中。在等级森严的男权话语系统中,黑人妇女想要发声,就必须借用男性话语,按照男性的思维模式
-
Searching for Voice--Expounding the Feminist Discourse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
作者:
刘怡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女权主义话语
声音
话语权
-
描述:
社会中,女性话语权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她们只能或是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保持沉默,因此,女性寻找自我声音这一主题已经成为女性文学传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赫斯顿通过塑造
-
如何运用情感饱满的声音塑造舞台人物形象 ——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吉尔塔实演研究
-
作者:
曹萍萍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威尔第
吉尔达
《弄臣》
声音
舞台人物形象
-
描述:
的旋律创新性到达完美的结合。其次威尔第歌剧中舞台人物的典型性和经典性其最重要的元素归根于对声音的苛刻要求。本文主要通
-
当代港台言情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
-
作者:
邢月梅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港台言情小说
主体身份
性别权威
女性主义叙事
声音
-
描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掀起一股港台言情小说热潮,文学批评领域从叙事学角度对港台言情小说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本文试从女性主义叙事视角出发,探寻当代港台言情小说的的叙事特点,从叙事的模式、声音和话语以及
-
声音与自我: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
-
作者:
吴颖慧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自由间接话语
声音
自由直接话语
《盲刺客》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研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小说共有三个叙述层,本文主要关注最内层和最外层,探讨最内层叙述中女性爱人的声音以及最外层叙述者艾丽丝的声音,目的在于揭示声音这一叙述
-
她们自己的声音
-
作者:
钱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女性话语
声音
女性主义
都柏林人
-
描述: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都柏林的女性被认为是“受被压迫人们压迫的人”,但是仅仅就女性谈女性是不够的。乔伊斯常常将爱尔兰比作女性,因此有必要将《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置于爱尔兰民族深受英国殖民压迫这一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一方面爱尔兰民族在强势殖民文化面前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她本身又是一股固守传统、排斥新生事物的压迫力量。在《都柏林人》中女性形象也具有这种复杂性,身处瘫痪的中心,她们遭受强大的父权制的压迫,她们有懦弱无知的一面,有敢于抗争的一面,有的与父权社会共谋
-
走向地平线
-
作者:
李月青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
自我
声音
意象
女性
-
描述:
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的左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她的经典力作《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在抗议文学风靡之年代,这种深入探索黑人女性内心世界并充分展示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身处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主导的社会,女主人公被剥夺了发言权,其自我认同感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赫斯顿笔下的珍妮作为非裔女性所承受的双重压迫充分象征了美国黑人广泛承受的压迫。
婚姻在珍妮成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