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当代美国小妞电影对女性回归趋势的再现
作者: 颜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后女性主义   小妞电影   回归趋势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女性主义话语在美国大众媒介中甚嚣尘上。它一方面宣称女性已在诸多权利中实现了自由平等;另一方面,则将这种自由和赋权,建筑在消费、性解放和追逐异性恋的基础上。这样实则是以自由平等为口号,通过强调两性的自然差异,将女性重置于固化的传统性别角色中,因此被学界视为对第二次女性主义的“回潮”。小妞电影正是后女性主义的典型文本,生动刻画了美国当代年轻女性如何在爱情、工作、消费、性魅力、瘦身等问题中协调周旋。       小妞电影与后女性主义同时流行于90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互为构成和影响因素
广告与女性研究
作者: 余婧华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后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广告是信息化进程中的敏感地带,它在为我们不断宣传消费理念的同时,还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两性社会性别关系图景。于是风生水起,引发了许多女性研究者对广告中女性刻板形象的批评,批评者多从女性主义单一视角出发,往往会陷入两种误区。同时,研究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广告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根源,因而无法从批判的角度阐明广告在文化构建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四章进行阐述:首先,提出广告与女性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介绍国外广告与女性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理论依据等。具体了解西方消费主义、时尚主义与广告的联系,以及西方女性主义组织反对广
安吉拉·默克罗比后女性主义理论批判
作者: 易连英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女性主义   文化研究   安吉拉·默克罗比  
描述: 安吉拉·默克罗比是英国文化理论家、批评家和女性主义者,尤其在女性文化研究这一领域内,默克罗比是最具权威的发言人。目前,国内外对默罗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她的青年亚文化理论方面,对于她的后女性主义研究还仅限于简单的介绍,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批判,本文所做的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深化了默克罗比后女性主义研究。本文期待加深对默罗比以及伯明翰学派女性文化研究思想的认识,加深对于其理论的批判认识,更透彻地理解思想史中关于后女性主义的思考,从而更加公正地评判默克罗比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对默克罗比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的研读,
多丽丝·莱辛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思想研究
作者: 郑紫晖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后女性主义   创作思想  
描述: 本文探寻影响多丽丝·莱辛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形成的诸因素,研究多丽丝·莱辛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及其在莱辛主要作品中的体现。多丽丝·莱辛是后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她批判地吸收女性主义关于倡导妇女独立、争取男女平权等观点,修正了支持性别战争的偏激立场,并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边缘战争和性别融合等概念。本论文分为四部分:论文首先介绍了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情况、莱辛研究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莱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论文分析了多丽丝·莱辛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思想的基本内容的形成过程。文章第二部分介绍多丽丝
苏青创作视角简论
作者: 林晓娟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青   后女性主义   世俗   女性  
描述: 苏青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平凡的奇女子。她的作品,没有宏大的家国话语,没有灾难的民族叙事。她只想好好活着,延续自己的生命,所以她的笔下书写的是世俗琐屑的日常生活。她将自己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作为写作的题材,以一个女性独有的视角将一个女人一生中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用纸与笔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她的作品尽管缺乏成熟的写作技巧,没有厚重的社会意义,但她仍以其独特的为人为文风格对当代女性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八九十年代的后女性主义群体对其文本创作内容与风格的认同和延续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本文试图从苏青作品的
第二次浪潮之后:1980年代以来的性别文化景观
作者: 桦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保守主义   父权制伦理   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在1960年代爆发,在1970年代达到高潮,并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退潮。进入1980年代,保守主义复兴,保守主义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于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全面的胜利。1980年代以来的性别文化,在女性主义、保守主义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角力与撕扯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化,呈现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调和性别文化冲突的奇异景观。从1980年代至今的这一段历史,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后女性主义”时期。作者选取了1980年代以后新出现的和发生新变化的几个性别文化现象,试图通过对这些具
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旷芳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男权   后女性主义   消费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纵观中外广告的发展史,含有人物元素的广告占了九成以上,其中女性形象的出场频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的形象不仅仅作为一种商业符号,更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大量出现在广告中,可谓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符码。因此,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析是女性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主要用现代女性主义性别观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作简单化的模式分析,结论先行,批判缺乏对象性,批评结果也基本上逃不出“看与被看”或者是“现代女性对男权社会的颠覆”这两类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面对广告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后女性
韩国鸡仔文学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 高允娥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接近   韩国鸡仔文学   鸡仔文学   使用与满足   消费社会   后女性主义  
描述: 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语境中,随着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深,新型社会群体也不断涌现。目前在中国社会里,20到30岁的年轻女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组成部分。她们往往是最能消费文学的群体之一,因而一些女性写给女性看的文学形式悄然兴起,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就是鸡仔文学。在韩国国内“Chick- Lit”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新世纪的2000年,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韩国式鸡仔文学”,一直受到广泛的欢迎,获得了商业成功。从2003年以可爱淘的作品为代表的韩国流行小说风靡中国出版市场以后,针对年轻女性读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