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歧路灯》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 刘洋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路灯》   写人艺术   人物形象   李绿园   文化意蕴  
描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歧路灯》迎来了研究高峰,众多学者开始从《歧路灯》中挖掘其价值所在。对于《歧路灯》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其文章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对人物形象的研究涉猎的还不够全面。从宏观上说,李绿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泰华长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谢鹏程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长篇小说   文化意义   文化交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人物形象  
描述: 小说《风雨耀华力》为泰华文坛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小说刻画了泰华社会上、中、下层各色人物形象,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泰国华人华侨社会风风雨雨的真实生活,展示
新世纪鲁剧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冷少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卡里斯马英雄形象   鲁剧   盖娅模式   人物形象   山东电视剧  
描述: 电视剧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在中国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是其真正意义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国电视剧产业格局中,鲁剧一直在大众文化视听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风格及浓郁的地域特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文化存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其稳定的数量和上乘的质量呈现出一种“王者气势”,凭精良制作在业界与观众中赢得实力与口碑的双赢,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电视剧品牌。而在电视剧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构成中,人物是电视剧作品内容构成中的核心部分。塑造出符合客观现实而又
丁西林剧作的喜剧性研究
作者: 张迪娟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艺术贡献   喜剧性   丁西林   人物形象  
描述: 在思想观念多元化时期,以丁西林为代表的五四进步文人致力于用思想文化解决社会问题,认为旧的文化传统应该加以批判继承,大力提倡新文化,以知识分子和市民群众反封建礼教和旧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内容为起点,精神基调为科学民主、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儿童本位和婚恋自由。丁西林最为可贵之处,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不局限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开放性地汲取中西方现代主义的喜剧艺术营养,创造性使用一切有益于解除人们困惑的世界本学包括本民族传统文学的艺术手段。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独幕剧圣手”,既是编剧也是
柔石小说研究
作者: 杨红玲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题类型   柔石   小说研究   叙述方式   人物形象  
描述: 劳动人民悲惨遭遇以及对国民性的暴露和批判;第三章对柔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将男性形象分为封建家长型、自私自利型
曹乃谦小说人物论
作者: 程思瑶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乃谦   人性   地域文化   类型化   人物形象  
描述: 的生存、命运、价值的思考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曹乃谦笔下的人物形象传达着作者的思想,寄予着作者的美好愿望,体现着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独特性。针对曹乃谦作品研究现状和问题,本文拟就曹乃谦先生的小说为对象
江浩小说创作论
作者: 刘静洁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叙事策略   江浩小说   主题意蕴   人物形象  
描述: 浪漫传奇,显示出有别于其他草原作家的雄强风格。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析江浩小说创作的主题:一是草原精神的赞歌,二是生态保护的哀歌,三是自我救赎的悲歌,四是生命强力的张扬;第二章主要研究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唐代筝诗研究
作者: 程梦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描写   筝诗   唐代   内容特征   人物形象  
描述: 唐朝是我国诗歌艺术和音乐艺术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大量优秀诗歌作品,各类器乐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诗人在诗歌作品中对音乐艺术加以表现,就形成了唐代音乐诗。筝诗也是音乐诗中的重要子类之一。筝诗诞生于梁陈时代,唐代诗人在梁陈筝诗的基础上,对这一题材进行了拓展,创作出别具特色的唐代筝诗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从《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中搜录筝诗51首,结合文学和音乐学知识对之进行研究。笔者首先梳理了筝乐器发展历史,重点概括出唐代筝乐器的特点,为筝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接着,笔者对唐以前的涉筝文学作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传统内蕴
作者: 范鹤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内蕴   表现手法   新感觉派   恋土思绪   人物形象  
描述: 新感觉派主要以穆时英、刘呐鸥和施蛰存为代表,崛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其作品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日本新感觉派创作技法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在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研究中,新感觉派作品所包含的现代性被深刻地挖掘出来。但在研究者探究新感觉派作品现代意义的同时,其作品中所包含的传统因子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浮出水面。由于我国自古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属性导致我国所有城市均在农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传统思想作为一种国民性意识被代代传承。因此传统观念根植于作家脑海之中,并在创作过程中被无意识体现出来,即使在极具
论陈铨的戏剧创作艺术
作者: 刘潇潇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尼采   陈铨   戏剧   编剧艺术   人物形象  
描述: 话剧由上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新剧时期、爱美剧时期、抗战时期与解放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如今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如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现代文学史。与这些颇负盛名的剧作家相比,陈铨的名字并不足够如雷贯耳。但这并不代表他及其作品不值得研究,相反,当我们回过头翻看历史,会发现在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身影曾反复出现,其重要性丝毫不逊许多名家。这位20世纪40年代名噪一时的“战国策
< 1 2 3 ... 7 8 9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