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1957-1966年中国歌剧女性形象的人性遮蔽
作者: 熊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歌剧   人性遮蔽   女性形象  
描述: 与西方的歌剧史相比较,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短暂而清晰,虽然只历经80多年,却经受过多次社会变革和运动洗涤,这八十年的作品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人类在接受新的艺术形式面前人性特色的集中体现。20世纪的57至66年代所产生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期,诸如《洪湖赤卫队》、《柯山红日》、《红霞》、《红珊瑚》、《江姐》等作品至今仍广为传唱。它们曲调优美、主题形象鲜明,其成功在歌剧发展史上无庸质疑。这些成功的女性形象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她们都是坚强、充满正义感、不为儿女情长的光辉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是特殊
中国歌剧中的女性音乐形象刍议
作者: 颜锐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代影响   中国歌剧   女性题材  
描述: 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到当今的歌剧,中国歌剧只经历了短暂的90多年,与西方歌剧史相比,中国歌剧史是短暂而又清晰的:1945年创作的女性主题歌剧《白毛女》被认为是中国歌剧的里程碑、中国歌剧的太阳。之后产生了诸如《刘胡兰》、《红霞》、《柯山红日》、《刘三姐》、《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阿依古丽》、《野火春风斗古城》、《党的女儿》等表现女性主题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的许多唱段至今仍广为传唱。本文欲通过在中国歌剧史上女性主题所占比例甚大的特点,对歌剧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寻找出具有现实意
中国歌剧典型女性形象及其演唱风格
作者: 张聪慧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中国歌剧   典型女性   演唱风格   人物形象  
描述: 中国歌剧作为西方音乐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不到百年的发展中走过的是一段荆棘丛生的道路。时至今日,在欧洲西洋歌剧辉煌历史的映衬下,我国民族歌剧正以稚嫩的步伐不断顽强迈进并创新着。其中涌现出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歌剧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尤其值得我们声乐专业学习者去关注。众所周知,塑造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是歌剧表演的根本任务,没有人物的歌剧是不存在的。本文以不同气质类型为划分依据,分析了中国歌剧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塑造,并以几位代表女性的歌剧唱段为分析重点,阐述了其演唱风格对形象塑造的烘托。第一章是引言,主
中国歌剧《原野》《雷雨》中女主人翁风格形象对比研究
作者: 黄予心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歌剧   繁漪   演唱风格   形象对比   金子  
描述: 歌剧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传到中国,在中国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原创歌剧。在几代作曲人的努力创作中产生了例如《白毛女》、《江姐》、 《党的女儿》等优秀的中国原创歌剧作品。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歌剧事业有了新的起色和发展。女性角色的刻画一直是艺术工作者的“嗜好”,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和“唯小人与女子难养”的价值取向,使中国女性遭受了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随着辛亥革命的枪声,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一些具有“革命精神”女性摆脱家庭的束缚、追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