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境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爱情婚姻危机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
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之路
作者: 郭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女性身份   母女关系   黑人社团   女性友谊   女性的道德自主  
描述: 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之端,妇女就被不公平地认为是道德不健全,思想低劣而又充满野性的一个性别。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文学作品虚幻的世界里,女性一直苦苦追寻着关于她们身份问题的答案。身份认同这一主题已经成为女性文学传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中,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珍妮,秀拉和耐尔这三个女主人公试图追问黑人女性在一个白人意识和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中的独特身份。该论文拟从心理角度(母女关系),社会角度(黑人社团)和道德角度(自我和他人,独立和关怀的冲
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的自我觉醒与成长
作者: 赵泽毓   来源: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文化背景   主体性地位   心理分析   王安忆小说   阴阳平衡   女性形象   两性观   性别因素   中国当代文坛   两性关系   女作家   情感关系   持续发展   西方学术界   成长历程   女性成长   女性群像   女性主义   自我觉醒   文学理论  
描述: 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的自我觉醒与成长
论周作人的女性观
作者: 杨秋华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作人   文化交替   时代影响   特殊经历   批判   时代特色   女性本位   日本   系统   女性政治   新文化运动   有失公允   男权社会   两性关系   女性思想   女性观   女子   人道主义关怀   近现代中国   思想成就  
描述: 周作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在于他是鲁迅二弟,他俩由兄弟怡怡到关系恶化甚至周对鲁大打出手,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周作人曾效力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时期,他担任过伪政府的教育督办,甚至穿着日本的军服到东单练兵场检阅过中国新民青年团。在此前提下,人们在评论周作人思想的时候,总是多多少少先把他定位于汉奸这一点,这对于评价他的其他思想成就往往有失公允。例如对他的女性观,人们要么有意避开,要么知之不言,能秉笔直言者不多,对它进行系统研究者尚少,因而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周作人女性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