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女性形象书写:以《解放日报》为例
作者: 李玫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矛盾性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解放区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现出了中国妇女在民族战争和解放战争下产生的复杂与矛盾的心理。她们自觉参与革命,随着时代带着“为革命斗争、为政治服务”的属性。文本中,她们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拴在一起,因拥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着同一个信念改造自己,重塑灵魂;又因女性各不相同的遭遇与现状,表现出了多重复杂心理与不同的命运。正是这种冲突,表现出了解放区时期,战争与女性、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女性等关系的交织与融合。孤独的女性意识在民族和时代的召唤下发出微弱的呻吟,但并不意味着被鲜明外向的革命意识
索尔·贝娄长篇小说《赫索格》女性人物研究
作者: 申晓旭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索尔·贝娄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这篇论文主要分析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的女性人物。本论文剖析了小说中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女性观,即父权制下的厌女症和女性主义的女性观。尽管贝娄的犹太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对女性的刻画从来都不像对男性人物那样酣畅淋漓,她们通常是通过男性主人公的视角来展现的,常常沦为小说中无言的“他者”,但是在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之后,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却出现了对“新女性”形象的描写。从根本上讲,观点截然相反的父权制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在《赫索格》中的共存揭示了传统犹太文化中的父权制思想与
现代转型中的“蒙古新女性”建构:以蒙古族现代文学为例
作者: 韩斯日古楞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转型   文学   蒙古族   “新女性”  
描述: 论文运用现代性理论第一次提出了蒙古族“新女性”建构问题。作者对蒙古族现代启蒙运动、蒙古族现代文学进行全而考察,分别从现代启蒙运动中的“蒙古新女性”建构、现代书而文学中的“蒙古新女性”建构、现代叙述民歌中的“蒙古新女性”建构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女性”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具体农现、“蒙古新女性”中蕴藏的文化想象等问题。论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小总结五个部分组成。绪论中阐述了选题理由、概念界定及前人研究,并交代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考察了现代启蒙运动中的蒙古妇女解放问题具体具体表现;探讨了蒙古族新
从“维多利亚女性”到“新女性”
作者: 洪君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维多利亚女性”   “新女性”   美国中产阶级妇女  
描述: 美国中产阶级妇女在1870年到1920年这段时期的历史是美国妇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段时期出现了大多数19世纪美国人称之的“新女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中产阶级,有
晚清小说中“新女性”的想象和建构:以曾朴《孽海花》为例
作者: 王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想象   《孽海花》   “新女性”   《女子世界》   文人心态  
描述: 曾朴的《孽海花》被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展现了晚清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同时书中所描绘的几位重要的女性角色在晚清小说中也颇为鲜明、独特。傅彩云、夏雅丽等女性形象代表了晚清时期正在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女性”,夏雅丽是晚清文人所想象的爱国“新女性”的代表,而傅彩云形象的塑造则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提供了晚清文人想象“新女性”的另一种可能。而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体现出曾朴这一代知识分子对“新女性”的想象和建构的过程。本文旨在以曾朴的《孽海花》为例,剖析和解读晚清“新女性”在文学世界里的独特形象;通过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华伦夫人的职业》
作者: 许萃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华伦夫人的职业》   “堕落女性”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创作的一系列优秀戏剧作品至今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旨在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萧伯纳在《华伦夫人的职业》这部戏剧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女性人物,希望以此来丰富对这位作家的研究。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剧中两位女主人公从而反映了在男权社会女性的反叛精神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毫无疑问,作为“堕落女性”的代表,华伦夫人所从事的不光彩的职业是对当时父权制的一个巨大挑战。然而,萧伯纳对毫无
“满洲国”妇女史研究
作者: 鲍海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满洲帝国道德会”   “满洲国防妇人会”   “王道妇女”   “新女性”   “满洲国”  
描述: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对东北社会实行全面控制。日满统治者认为女性群体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他们极力宣扬妇女的重要作用,塑造女性角色;而妇女在政府和社会的双重引导下,也在一步步走进统治者规定的路径。整体呈现出的发展路径是:意识形态的构建、伦理观念的尊崇、时代潮流的迎合、妇女组织的建设。具体说来:统治者立“王道”思想为统治思想,择“王道政治”为其政治形态,进而提出一特定称谓——“王道妇女”。践行“王道妇女”,不只是需要妇女尽到家庭责任,还要求妇女承担国民义务。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传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