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矛盾冲突下的生命哀歌:论《谁家有女初长成》中的巧巧形象
作者: 应亦如   来源: 心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巧巧   《谁家有女初长成》   矛盾  
描述: 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通过剧烈的矛盾冲突,结构上的前后对比及细致的心理描写,刻画了潘巧巧这一丰满深邃的女性形象,将人物内心追求梦想与顺从命运的矛盾纠缠,性格里暴虐与温柔的双向维度及身不由己的悲剧性遭遇熔于一炉,谱写了一曲在矛盾冲突下的生命哀歌。
《白鹿原》女性悲剧命运的再解读
作者: 姚丹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鹿原》   悲剧   女性命运  
描述: 小说《白鹿原》中活跃着众多的女性形象,有身世坎坷的田小娥,有恪守妇道的鹿冷氏,有温柔贤惠的吴仙草,有叛逆聪明的白灵,她们都有着个性鲜明的性格。然而,不论她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却都殊途同归,惨遭厄运。她们努力过,挣扎过,却最终像一朵枯萎的花被荒苔野草所湮没。
向父权社会宣战:美狄亚形象分析
作者: 毛虹方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复仇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男权文化   美狄亚   社会标准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歌队  
描述: 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总是被塑造成温柔体贴的形象,但是欧里庇德斯的戏剧《美狄亚》却打破了这一成规,用新的视角阐释女性的个性与生存,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男权社会标准的女性——美狄亚,整个剧本围绕美狄亚的复仇展开故事。
女性主义阅读一种
作者: 曾艳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老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老舍的小说中描绘着形形色色的女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分析、提炼出三种女性形象:灵魂空壳者(温柔的贤良女性),男权意志执行者(专横跋扈的悍妇),欲望人性的标本(反叛不洁的欲女),并在此基础上去审视其女性意识。
唐代士子的梦中情人——唐代爱情传奇女性形象刍议
作者: 黄桂凤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传奇   女性   梦中情人  
描述: 唐代爱情传奇最能体现其“有意为小说”这个特点。这些爱情传奇中的女性,美丽温柔多才多艺,忍让谦谨,这是唐代士子们理想的女性事实上不可能有。本文探讨其原因,并挖掘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唐代的门第制是不合理的,这场革命首先从士子们开始。
油画中的女性美
作者: 钱华敏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油画  
描述: 温柔、坚强、美丽的女性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位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就成为承载人类审美理想的一个载体,用于讴歌生命与青春,赞美自然与爱情。本文试以古典艺术时期的几幅著名画作《维纳斯的诞生》、《蒙娜丽莎》、《自由引导人民》为例对女性美做出简要分析。
一面羔羊一面魔鬼:《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分析
作者: 吴超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羔羊   魔鬼  
描述: 曹七巧是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颠覆了女性温柔伟大的美好形象,呈现出人性被扭曲之后的种种的"恶"。她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值得同情和怜悯,但是她也是吞噬一切美好和迫害弱小者的魔鬼,让人感到可怕和窒息,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
不彻底的“顿悟”
作者: 徐中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顿悟   精神瘫痪   依芙琳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描述: 分析了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中的依芙琳这一女性形象,描述她在工作磨难、家庭重压、爱情诱惑、对未来憧憬下的种种煎熬、犹豫、向往、害怕、瘫痪和不彻底的“顿悟”表现,揭示了一位温柔可怜的女性形象。该形象颇具普遍意义,是天主教和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都柏林精神瘫痪的表现。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光辉女性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陈绍兰   来源: 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刚柔相济   中国古代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中刘兰芝、木兰、窦娥等不同化身所表现的光辉女性形象,具有既刚且、刚柔相济的共同性格特征。这种性格表达了古代人民群众对理想化女性性格的审美追求,对今天的女性们仍然不乏借鉴和启发意义。
浅析《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
作者: 张照琛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金莲形象   放荡堕落   艺术典型   自我觉醒  
描述: 《金瓶梅》作者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潘金莲形象。她争生存、求私欲、精力旺盛,有心机、美丽、聪明。她的行为在客观上体现出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冲击了温柔敦厚乐而不淫的传统审美意识,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典型的画廊中第一位堪称艺术典型的女性形象。
< 1 2 3 ... 30 31 32 ... 68 69 7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