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1945年前后:主观的历史:墨白小说中的阶级与人性的冲突
作者: 江媛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有财产   中国社会   人性   女性符号   权力   霍乱   隐喻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霸权  
描述: 《霍乱》,性的政治烙印《霍乱》根植于性爱,诊断出人性的痼疾,揭示了男性个体为满足私欲所借助的暴力及阴谋。性为此带上深刻的政治烙印,并经权力的暴力作用,将权欲转化成兽欲,将女人转变成私有财产。男性霸权及物化的女性形象小说《霍乱》以切入
隐喻之花
作者: 李垚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艺术   隐喻   图像符号   成一   女人   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描述: 自从古希腊把爱、美和艺术之神塑造成一位女性形象,艺术便与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对于女人来说,能够找到描绘自己欲望的方式并勇敢地加以表达,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花对于女性,作为一种图像符号的意象定位,有着双重的意义:美与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花儿"形象在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文人墨客笔下附加诸
“家”的隐喻——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后现代性
作者: 肖霞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社会   “家”   社会文化思潮   后现代性   隐喻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女性文学   社会生活方式  
描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反动,是一种社会心态和社会文化思潮,是经济发展步入大众化消费后自然形成的社会现象,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重建。20世纪后半期的日本社会,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呈现明显的后现代特性,从而为女性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喻说的再发现——拉康、莱考夫/约翰逊和新喻说理论对诗学的启示
作者: 童明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话主体   欲望   换喻   隐喻   认知语言学   喻说性概念   诗学   拉康心理分析  
描述: 学理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拉康的心理分析说。本文采取跨学科的方法,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喻说论入手,进而深入拉康的一个文本,讨论隐喻、换喻在文化体系表意链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与欲望之间的张力。文章还例举了若干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