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里下河文学流派”与扬州文化研究
作者: 孙生民   苏雪婷   来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汪曾祺   毕飞宇   扬州文化   “里下河文学流派”  
描述: 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文学流派形成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梳理“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成因,从自然环境、人文风情、伦理变迁等审美视角,以知识考古与意味复活的方式考察扬州文化对“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影响,具体解读“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抒写扬州记忆和经验的方法。“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创作多以挽歌的调子,回忆的视角,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物,更多是以成长中的女性形象来呈现扬州文化的审美取向,力求为扬州多元文化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
鲁迅与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书写比较
作者: 陆雨婷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反思   鲁迅   毕飞宇   女性书写  
描述: 鲁迅和毕飞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对女性生存状态及其命运有深刻剖析的两位作家,他们虽然处于不同时空,但在女性书写上却有一定的照应性。本文试图将鲁迅和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生存状态、女性命运进行比较
习得与反叛:人物命运的双重悲剧——解读《玉米》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梁涛   来源: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米   人生悲剧   毕飞宇   女性形象  
描述: 青年作家毕飞宇在小说《玉米》中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特定家庭环境中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从这一形象的最终毁灭可以看出人生遭际和人生选择对悲剧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毕飞宇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类型:以惠嫂、筱燕秋、玉米为例
作者: 历达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飞宇   人文关怀   悲剧命运   女性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是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形象极其细腻极其传神的男性作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男性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毕飞宇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朴素地刻画出女人在荒诞的时代、荒唐的社会中,骨子里
男权社会的别传: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的另类解读
作者: 黄燕   来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男权社会   毕飞宇   女性形象  
描述:毕飞宇的作品中,男性形象每每被女性形象的光芒所掩盖,给人造成一种不在场或者隐秘的假象,而事实上,男性才是毕飞宇作品真正的主角:在男权社会中,正是男性决定了女性的情感起伏和生死命运,正是男性造就
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折射爱情互救不同行
作者: 田培   来源: 湘潮(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爱   毕飞宇   爱情  
描述: 毕飞宇在小说中无意识的关注女性的命运,尽管他说只关注的是人,可是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却格外鲜活,对于女性命运的不同书写,体现了女性以不同方式进行自我救赎,《相爱的日子》是女性通过爱情希望可以进行自我救赎,无奈现实的压力,使得爱情终究是互救却不能同行,爱若不同行,爱情便注定是悲剧。
深刻才悬疑背后的真相:解析一朵的角色内涵
作者: 吴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飞宇   人物形象   小朵  
描述: 毕飞宇作为一名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师,凭借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细腻描写与拿捏,更兼有对女性人物形象的独到见解,素称"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在这篇《唱西皮二黄的小朵》中,毕飞宇充分地展现了在女性角色刻画
女性的悲哀:由他戕到自戕——读毕飞宇《玉米》系列和《平原》有感
作者: 李顺姬   来源: 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戕   毕飞宇   自戕  
描述: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和《平原》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玉米、玉秀、玉秧、吴蔓玲、三丫等。小说通过这些女性极力展现了中国历史中女性的悲哀处境,她们不仅遭受着异性的戕害,还遭受着同性乃至自己的伤害,这种戕害带有历史性,更带有现实性。
初放蕊即遭霜雪摧,二度梅却被冰雹擂——论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陆旻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飞宇   女性人物   形象异同  
描述: 比较毕飞宇塑造的女性人物的形象,可以发现她们的共性和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别,使女性在思想观念上对依附男权、女性解放有不同认知;文革与当下的时代差异,让女性的生存压力从全方位压迫转向受精神压力为主
初放蕊即遭霜雪摧,二度梅却被冰雹擂——论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陆旻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飞宇   女性人物   形象异同  
描述: 比较毕飞宇塑造的女性人物的形象,可以发现她们的共性和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别,使女性在思想观念上对依附男权、女性解放有不同认知;文革与当下的时代差异,让女性的生存压力从全方位压迫转向受精神压力为主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