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爱丽丝·沃克《紫色》中的“黑人性”文化现象解读
作者: 丁礼明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性”   黑非洲文明   双重压迫   新女性  
描述: “黑人性”最早是塞内加尔的著名诗人桑戈尔在《还乡笔记》中第一次运用,以表达他对黑人问题的高度关注。后来它发展成为一种震撼世界的黑人文化运动。它旨在提升黑非洲文明的精神,唤起黑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沃克的《紫色》在关注茜莉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非洲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透过《紫色》充分折射出桑戈尔“黑人性”的文化内涵和精髓。这在体现茜莉摆脱作为黑人女性受到的双重压迫而成长为新女性形象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太阳照样升起》中勃莱特对自我的无望寻觅
作者: 任俊莲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自由   徘徊   新女性  
描述: 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中通过对勃莱特·阿施利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所处时代的新女性形象。的确,就勃莱特那些传统意义上男性特点的行为及其与男人们的关系方面而言,她享有很多的自由并且具有新女性的许多特征。但是,从小就受到传统礼教熏陶的她很难完全摆脱它们的束缚与影响。因此,既受到现代思潮的驱使又受到传统的羁绊的勃莱特·阿施利总是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遇中。由于她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她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找出一条新的出路。
从《吉姆老爷》的女主角珏儿看康拉德的女性观念
作者: 蔡江云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悲剧意识   新女性  
描述: 虽然《吉姆老爷》被许多评论家称为"没有女人的男人",但作者康拉德不仅在文本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而且以其"守护神"般的勇敢和智慧改写了男人守护女人的文学传统.女主角珏儿的独特形象为《吉姆老爷》的成功锦上添花.而康拉德特有的悲剧意识及其对女性道德的悲观却注定了珏儿的悲剧命运,这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小说的悲剧力量.
伍尔夫《夜与日》中女性主义探析
作者: 赵峰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主要是结合《夜与日》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通过其对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的地位、几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为女性提供的三条道路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其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生命力和新女性
作者: 陈璟霞   来源: 大学英语(学术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宫膜拜   新女性   生命力  
描述: 本文通过探讨箫伯在《人与超人》剧本中对其著名的生命力理论的阐述,提出这一理论与他对于女性和婚姻的看法密切相连。箫伯纳认为生命力存在于女人的生命中,它的象征物是子宫。他在剧中颠覆了传统的父系社会对妇女和婚姻的看法,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和子宫膜拜来取代传统的女性形象和男权社会对男性的生殖崇拜。
女性主义视阈下《华伦夫人的职业》之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朱艳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伦夫人的职业》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犀利地反映了英国19世纪的现实,揭示了社会罪恶之根源。《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不快意的戏剧”的代表作,剧中塑造了对社会既迎合又诅咒的华伦夫人和追求独立自由的薇薇两位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身处男权制社会下的、靠从事不光彩的职业跻身上流社会的华伦夫人和新女性的代表薇薇两位女主人公。透过剧本我们可以看到,萧伯纳对女性反叛精神的肯定和对毫无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的女性所给予的极大同情。
论爱玛·高德曼的女性主义对巴金的影响
作者: 贾蕾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金   新女性   高德曼的女性主义  
描述: 巴金把高德曼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介绍到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逐步以其思想观点透视中国女性的前途和命运.《爱情三部曲》中巴金心中的理想女性是民粹主义式的女革命者,到了《寒夜》,巴金用高德曼女性主义中理想女性的观点重估了所谓新女性形象,用曾树生的生活悲剧,从反面阐释高德曼的女性主义观点.
从《黄绣球》看颐琐的妇女解放思想
作者: 童琼   来源: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清   黄绣球   妇女解放思想   新女性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黄绣球》中新旧女性形象的分析,尤其是对新女性代表人物黄绣球的剖析来观照作者颐琐的妇女解放思想。在近代进步文化思潮的影响下,颐琐由过去冷静的旁观者转化为热情的出谋划策者,积极的指路人,认为妇女只有通过放足,受教育,走向社会,才能有新的出路。颐琐的新型妇女观为以后的探索者开辟了道路。
从《黄绣球》看颐琐的妇女解放思想
作者: 童琼   来源: 公安海警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清   黄绣球   妇女解放思想   新女性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黄绣球》中新旧女性形象的分析,尤其是对新女性代表人物黄绣球的剖析来观照作者颐琐的妇女解放思想。在近代进步文化思潮的影响下,颐琐由过去冷静的旁观者转化为热情的出谋划策者,积极的指路人,认为妇女只有通过放足,受教育,走向社会,才能有新的出路。颐琐的新型妇女观为以后的探索者开辟了道路。
妇女解放的当代场景:论《创业史》与女性文化品格的塑造
作者: 王琳   陶镕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旧道德   新女性   旧伦理  
描述: <创业史>以大量的笔墨对新女性的形象进行了探索.然而我们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发现,作者虽力图赋予女性一些新的精神气质,却始终未能突破封建男权话语的框架,未能突破封建旧伦理旧道德.所强调的仍然是女性的温柔敦厚、顺从、奉献和贞洁,从而变相否定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创业史>中几位女性的经历曲折地反映出我国妇女解放话题的复杂与沉重.
< 1 2 3 ... 13 14 15 ... 31 32 3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