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及其文学形象
作者: 乔以钢   李贞玉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文学形象   革命话语   女医生  
描述: 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形象有着比较复杂的文化意涵。康爱德、张竹君等从事医学活动的女性经由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知识分子的开发和媒介的传播,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作为唤起民众自强、救国的楷模受到褒扬,有时还被赋予“医治”落后思想的功力,围绕她们的书写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走向。同时,“女医生”的职业活动及其文学形象经由书写和传播,成为近代女性参与社会变革的代表性形态之一;女医生和启蒙者身份兼具的新女性形象突破了启蒙者与男性性别相联系的模式,在新型性别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
永恒的困境徒劳的挣扎:浅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白伟   杨立琼   来源: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文学形象   女性  
描述: 从<诗经>中的怨妇、弃妇形象开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与哀怨、脆弱、劣势联系在一起.漫长的古代文学发展史令人讶异地看到女性的不幸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历朝历代都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本文从诗歌、小说、戏曲三类文学体裁中分别选取文本,尝试勾勒一条中国古代文学史女性形象发展的粗浅脉络.
论典型文学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以五四时期娜拉形象的中国传播为考察对象
作者: 王彬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社会传播路径   文学传播媒介  
描述: 五四时期,以娜拉为典型的新女性形象的传播是文化精英启蒙女性、塑造新女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学者的译介使娜拉形象得到了荐推与阐释;大众媒介的多方位传播使娜拉形象得以强势宣传;文化精英的评论及中国"娜拉"形象的塑造使娜拉形象得到了升华。娜拉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不仅使娜拉形象成功实现了社会传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而且为文学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论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形象及主题特征:以曼斯菲尔德文学作品为考察对象
作者: 胡健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形象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文学  
描述: 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是女权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形式,致力于挖掘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对女性生活、形象、主题等性质进行重新定义,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展现,破坏现存的社会意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众多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女性主义意识,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意识体验,深刻细腻地描绘了菲勒斯中心统治下女性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刻画了众多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依附性生存状态和世俗的悲剧化处境,突出女性人物的幻灭感、孤独感、恐惧感、顺从性和抗争性等,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解构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阐释。
亦舒的女性文学世界
作者: 黄丽佳   张菁   袁月   来源: 读写算(教研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亦舒   女性  
描述: 亦舒是和金庸、倪匡并称为香港通俗文学界的三大奇迹。作为女性写作,亦舒是严肃的,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深层的,本文将从亦舒文学作品里女性的爱情、寂寞、独立等方面探讨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析《金瓶梅》突出女性文学形象
作者: 扎西普赤   来源: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突出女性   《金瓶梅》   文学形象   命运  
描述: 《金瓶梅》中的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而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为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小说中揭示了如何把她们从身不由己的“良家少女”迫害成“无情淫妇”,从而将晚明社会黑暗和女性的压迫展现在世人面前,塑造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女性文学形象。
漫谈玛侬·莱斯科
作者: 高晓东   来源: 歌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玛侬·莱斯科   歌剧形象  
描述: 玛侬·莱斯科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女性形象,也是歌剧史上多次出现的人物形象。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和德国作曲家亨策都曾以玛侬的故事为蓝本,成功地塑造了歌剧舞台上的玛侬·莱斯科。本文将主要围绕三部不同版本的歌剧的脚本、创作与音乐特色,剖析三个不同的玛侬形象。
传统诗歌中采桑女与采莲女文学形象比较
作者: 解亚珠   孙姝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传承演变   采桑女   采莲女  
描述: 采莲和采桑这两项日常劳作,在早期南方和北方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著。文人们对之关注的切入点给予了从事这些劳作的女性们,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特色的采桑女和采莲女形象。她们成为文人描摹想象美好的载体,在文学世界中进行着各自身份的演绎和演变。两种女性形象在传统诗歌里有诸多交集,但随着文学的发展,两者的文学命运却发生了不同转移。
试析作为“他者”的女性与女性文学形象
作者: 赵江予   来源: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他者   女性  
描述: 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自主性存在的女性一直是缺席的,或者说女性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同时女性的历史也是男性的创造史、书写史。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欲求构想出来的。由于男性在塑造女性时,所持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和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女性形象往往很难体现出任何稳定统一的属性,而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形态:天使与妖妇。
《格萨尔》史诗里珠牡文学形象研究浅谈
作者: 宁兰芝   来源: 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格萨尔   珠牡  
描述: 珠牡全名为嘉洛·姜僧珠牡,是格萨尔的王后。在史诗里第二重要人物,也是在史诗里最重要的女性人物,最为典型藏族的女性人物。她是岭国第一美女,同时也是一个才气兼备的女子。从她身上的人性这一方面来探讨她的文学形象。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