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庐隐】搜索到相关结果 40 条
-
苦痛与挣扎——庐隐笔下女性情感模式解读
-
作者:
郭兴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庐隐
情感模式
女性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小说家庐隐通过自传性小说塑造了诸多女性人物形象,表现了她们在追逐爱情过程中的苦痛与挣扎,对新女性的姿态与形象进行了展现。本文结合庐隐创作的小说分析了她笔下女性的情感诉求,对庐隐小说的女性情感模式进行了深入解读,希望能为了解作者的创作提供进一步参考。
-
苦痛与挣扎
-
作者:
郭兴
来源:
参花(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庐隐
情感模式
女性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小说家庐隐通过自传性小说塑造了诸多女性人物形象,表现了她们在追逐爱情过程中的苦痛与挣扎,对新女性的姿态与形象进行了展现。本文结合庐隐创作的小说分析了她笔下女性的情感诉求,对庐隐小说的女性情感模式进行了深入解读,希望能为了解作者的创作提供进一步参考。
-
庐隐小说的浪漫主义情怀
-
作者:
甘小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浪漫主义
庐隐
-
描述:
庐隐的小说,以她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以瑰丽的语言,真实展现了女性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充分体现了庐隐小说的浪漫气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始终是她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所在。
-
再谈庐隐与福州
-
作者:
游友基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州
商榷
庐隐
-
描述:
本文对庐隐的出生地、其父黄宝瑛在何处任知县,扶柩回闽在郭宅夫家住多久,其姑在京致力妇女运动等是否实有其事、夏日消暑住于何处等问题,作了考证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与不同意见者商榷.
-
析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的孤独底色:以庐隐、萧红、张爱玲为例
-
作者:
贺小蓉
王安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孤独
萧红
庐隐
-
描述:
"孤独"始终是女性文学不变的底色。庐隐、萧红和张爱玲更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书写孤独的典范,她们分别从时代的孤独、无家的孤独以及生命的孤独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挥之不去的孤独心绪和体验。
-
女性意识觉醒的真实写照——庐隐、丁玲女性文学创作之比较
-
作者:
蒋明玳
来源: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庐隐
-
描述:
本文在比照中对庐隐、丁玲的女性文学创作进行论述,探讨了两位女作家的创作在反映我国女性意识觉醒方面的贡献,并且充分肯定了这种贡献对当前健全女性意识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
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历史画卷 : 谈庐隐、丁玲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甄淑堂
来源:
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庐隐
-
描述:
本文在比照中对庐隐、丁玲的女性文学创作进行论述,探讨了两位女作家在反映我国女性意识觉醒方面的贡献,充分肯定这种贡献对当前健全女性意识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
爱情悲歌的不同演绎——庐隐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胡丹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哀
女性意识
庐隐
苍凉
-
描述:
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
-
庐隐与宫本百合子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牛水莲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与事业
妇女解放
宫本百合子
自由婚恋
庐隐
-
描述:
20世纪20年代中日女作家庐隐、宫本百合子在各自的创作中都关注了妇女解放这一时代主题。但由于她们的经历不同,民族不同,导致她们在共同关注女性自由、婚恋与事业等方面的问题时存在差异。又由于两位女作家创作的小说有长短之别,因此她们在作品中涉及妇女问题的范围、深广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
论“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以鲁迅、凌叔华、庐隐为例
-
作者:
龚润枝
汪杨
来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五四”时期
女性书写
凌叔华
庐隐
-
描述:
中国女性解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为最早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者,他们的笔下都勾勒出沉睡之中和惊醒之后这两种女性形象,他们的“女性书写”显示出“五四”时期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差异。对于沉睡之中女性的书写,鲁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凌叔华则揭露女性灵魂的孱弱程度,庐隐主要描写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助感;对于惊醒后女性的书写,鲁迅是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期待她们自立,凌叔华描写女性的生存智慧,庐隐则着力剖析女性的情智冲突。他们的“女性书写”代表了“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