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评析蒲松龄笔下悍妻妒妇题材文学的社会意义
作者: 罗文革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蒲松龄   悍妻妒妇   妇女观   婚姻观  
描述: 蒲松龄作品中的悍妒妇女,面目有别、性情各异,是文学史上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悍妻妒妇题材的创作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蒲松龄的"知己之爱"的爱情观进行了验证。她们在婚姻家庭体制内对家庭地位、爱情独占性的追求,体现了悍妇们的自发抗争精神,展示了当时社会妇女朦胧的女权意识。蒲松龄捕捉到了这一反常的社会现象,并加以文学刻画。
透析“偏见”——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
作者: 董宇霏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个性   性格   婚姻观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出自英国小说家筒·奥斯汀笔下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文化为背景,围绕不同阶级层面的男女婚恋过程中所呈现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的。伊丽莎白是本部作品中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观
作者: 张颖   刘妍   胡珊珊   来源: 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金钱观   婚姻观  
描述: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精细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从中可以发现作者
商业经济社会中的晚明女性:以王三巧杜十娘为例
作者: 陈菊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性格   女性   婚姻观  
描述: 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控制的松动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促使了个体主体思想的张扬。本文试图通过王三巧和杜十娘这两个市井女性形象,展现那个时代的女性对贞洁观的淡化和朴实而世俗的人物性格。
婚姻牢笼中的个性自由:从精神分析看伊迪斯·华顿的《纯真年代》
作者: 胡雪梅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纯真年代》   精神分析   婚姻观  
描述: 《纯真年代》是美国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重要作品。它展示了当时老纽约社会的婚姻观及价值取向。在作品中所塑造的埃伦.奥兰斯卡夫人被认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而梅.韦兰则被多数
论《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婚姻观与金钱观
作者: 刘英杰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金钱观   婚姻观  
描述: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精细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班纳特家
反抗与犹豫:刘彩云《相爱无罪》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杨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角色审视   女性   婚姻观  
描述: 《相爱无罪》是一部具有典型80后色彩的作品。书中写了都市男女的爱情、婚姻等生活。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写她们的叛逆、勇敢,以及对爱情、对婚姻的独特体验。具有极强的性别意识,而这种性别意识却又矛盾重重,标示了80后的典型特征。
蒲松龄爱情婚姻观浅析
作者: 王颖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聊斋志异》   妇女观   婚姻观  
描述: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众多的花妖狐魅和书生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是作者爱情与婚姻观的反映。歌颂知己之爱,对人性的肯定;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明确提出“无以贫富论”的婚姻观;爱情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作者: 胡治艳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恋爱观   婚姻观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女性小说。本文主要是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所处时代以及社会现状、女性的地位进行分析,探究《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理性对待婚姻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折射出的婚姻观
作者: 曹海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情感   理智   婚姻观  
描述: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尤其擅长以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本文分析了其处女作《理智与情感》中不同女性的人物性格以及各自的婚姻观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钱、理智中探寻到平衡,才会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书中折射出理智而成熟的婚姻观,对现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