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运动】搜索到相关结果 1388 条
-
《上帝进行歌》是怎样写成的
-
作者:
王神荫
来源:
天风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歌
美国南北战争
武装起义
妇女参政
解放战争时期
妇女运动
联邦军队
上帝
歌词
随军牧师
-
描述:
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主降临的大光荣; 他在踏尽含忿怒的一切不良葡萄种, 他已抽出他的忿怒剑,发出雷电声隆隆; 他的真理正进行。
-
向警予甘当助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导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学习
共产党员
大量的工作
文化水平
积极主动
1927年初
严格要求
莫斯科
妇女运动
向警予
-
描述:
向警予甘当助手
-
高举旗帜 把握精髓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真理标准问题
妇女问题
实事求
妇女运动
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性别歧视倾向
高举旗帜
非国有经济
-
描述:
高举旗帜把握精髓20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中国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激起全国性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大潮,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先导,并由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帷幕。正是由于这场讨论...
-
我们喜爱《中国妇运》
-
作者:
熊继泉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办刊宗旨
大读者
读者意见
期刊业
办刊特色
妇女运动
百尺竿头
贴近读者
妇女工作
勇于创新
-
描述:
我们喜爱《中国妇运》
-
有关妇女发展的几个主要议题及其研究综述
-
作者:
孙福春
傅泽田
来源: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男女不平等
妇女就业
妇女解放思想
妇女问题研究
私有制
妇女解放理论
-
描述:
简单地讲,妇女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阻碍妇女的进步和解放,并需要运用各种社会力量和法律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它的核心是男女不平等。本文试图沿着对妇女问题研究的脉络,简析在男女不平等、妇女解放和妇女就业这些重大的妇女问题上,不同的思想观点及其历史影响。
-
忠魂直上重霄九──杨开慧之死
-
作者:
黎月
来源:
党史纵横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霄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警备司令部
妇女运动
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工农运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忠魂
地下斗争
-
描述:
忠魂直上重霄九──杨开慧之死
-
瑞典妇女:领先的典范
-
作者:
张晓华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瑞典政府
就业机会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男子
选举权
公共事业
工业化
劳动力总数
妇女人数
-
描述:
《圣经》告诉人们: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诗人们写道:女人,弱者的名字;瑞典妇女说:不,我们和男人完全一样。
-
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读书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
作者:
黄启璪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妇女解放
社会生产劳动
读书班
妇女理论研究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主任
典礼
-
描述:
全国妇联在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主要内容的主任读书班.历时20天,今天即将结束了.妇女管理干部学院的领导和同志们尽一切可能为我们创造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庆淑同志(原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为我们讲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一课.学院的邓仲华等老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学习,为我们讲了课.学习期间还听了白克明同志关于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辅导报告、黄美来同志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报告.参加学习的全体同志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决心坐下来认真读书,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
-
改革是妇联系统院校发展的根本出路
-
作者:
桂智贞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时期
妇联组织
妇联干部
干部教育
妇女运动
妇女干部
妇干校
院校发展
-
描述: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需要,实现我国九十年代第二步战略目标,迎接二十一世纪国际挑战,必须依赖科技教育,培养大批跨世纪人才。这就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
《北京妇女报刊考》首发式之后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
妇女运动
妇女生活
实用价值
刘乃和
历史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
妇女报刊
-
描述:
在3月29日举行的《北京妇女报刊考》首发式上,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给予它很高的评价,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北京师范大学72岁的老教授刘乃和说:“这是一部层次分明,有研究深度,全面而细致的专著,有历史价值,资料价值,实用价值,对子孙后代具有保留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认为,该书对填补我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两个空白,“一是中国妇女报刊史的空白,一是北京报刊史的空白”大有裨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完所教授丁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