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474 条
-
鲁迅和契诃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范雪芬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鲁迅
契诃夫
话语权
女性
-
描述:
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不同,因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不同的。本文以鲁迅和契诃夫在不同女性观引领下塑造的不同女性形象为例,分析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丧失,进一步认识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鲁迅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国民内心深处的劣根性,批判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对女性的压制;契诃夫通过女性形象反映了19世纪社会运动思潮的变化,批判了践踏女性的社会现象和黑暗制度。
-
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命本相——论曹禺四大名剧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
作者:
刘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分
女性观
女性角色
道德伦理观
曹禺
-
描述:
本文通过重读文本、重新解读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挖掘出曹禺前期剧作中一些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们创作的特点,即淡薄由社会制造的名分、贞操、道德、伦理等观念和社会和文化构建的性别差异;用人性化的笔书写女性的生存境遇,解构人们编织的美好婚姻爱情神话,解剖了女性的悲剧的实质。
-
对夏娃与玛利亚两位宗教女性形象家庭角色的还原
-
作者:
赵瑾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利亚
女性观
圣经
宗教
夏娃
-
描述:
夏娃和玛利亚作为《圣经》中典型的宗教女性形象,其背后负载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从二者形象的转变上看,由夏娃到玛利亚经历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欠缺的女性角色到丰富的女性角色的转变,从宗教对女性的否定态度到宗教对母性的肯定态度的转变。这三种转变一方面体现出宗教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体现着人类共同意识的一步步形成。
-
“抗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孙犁的女性观
-
作者:
李少恒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魔鬼型
男性文化叙事
女性形象
天使型
-
描述:
选取了抗日小说中若干个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加以深入地分析,对孙犁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结合作品,探究了孙犁作为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相当矛盾的认识与态度,并最终归纳出孙犁复杂而独特的女性观。
-
极尽凄凉之美:论川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剑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
洁净
女性观
徒劳
凄凉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中驹子这一人文形象的观察,从而对端文学中的女性观进行分析。并且,简单地谈及这种女性观形成的原因。阅读了《雪国》中驹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有关描写,不难发现这一人物的矛盾冲突的内心。川端文学中描述了诸多女性形象,她们虽然过着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身分,但是无一例外的都给人于一种凄凉之美。
-
张爱玲与福克纳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管先恒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福克纳
女性观
南方传统文化
中国封建文化
-
描述:
张爱玲与福克纳在其作品中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文章从二位作家相似的家庭背景出发,对二人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发现他们在心理、命运等方面的诸多相似之处,然而,作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背景下的作家,张爱玲和福克纳在对待其笔下女性人物的态度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论《十二楼》的女性及其生存困境
-
作者:
黄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十二楼》
女性观
李渔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末清初作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具体表现为:女性"失语"、男性代言以及女性自觉将男权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此种书写,与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女性观有关.
-
论《十二楼》的女性及其生存困境
-
作者:
黄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十二楼》
女性观
李渔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末清初作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具体表现为:女性“失语”、男性代言以及女性自觉将男权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此种书写,与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女性观有关。
-
论《十二楼》的女性及其生存困境
-
作者:
黄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十二楼》
女性观
李渔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末清初作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具体表现为:女性“失语”、男性代言以及女性自觉将男权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此种书写,与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女性观有关。
-
昆德拉和女性主义的双向探讨
-
作者:
罗蓉蓉
陈实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义性
昆德拉
女性观
局限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昆德拉的女性观含混且多义。昆德拉一方面存有厌女情结,其女性形象塑造强调女性之间紧张与对立的人际关系,女性观点表达存有对女性的偏见;另一方面颂扬女性自主意识,注重刻画矛盾而真实的女性内心世界。昆德拉关注女性问题,揭示女性受压迫方式的多样性,质疑早期女性主义理论的激进性与片面性,与女性主义话语形成富有张力的对话关系。
<
1
2
3
...
32
33
34
...
46
47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