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名利场》看萨克雷的女性观
作者: 陈蔚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萨克雷   《名利场》  
描述: 《名利场》中的两位主要女性人物曾被看作是作家为进行道德劝诫而有意塑造的正反典型。本文从文本入手,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考察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描摹的女性生存状况,探讨他与时代女性观的契合与冲突,分析表明萨克雷已超越了传统的女性观,但同时,萨克雷的女性观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父权制度下的“出走”与“回归”:论特罗洛普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
作者: 耿潇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特罗洛普   女性观  
描述: 学术界对特罗洛普的评价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在特罗洛普的女性观上,矛盾尤为突出。研究特罗洛普小说《菲尼斯.芬恩》中的劳拉太太以及《首相》中的格兰科拉太太等女性人物在"出走"与"回归"之间难以抉择的言行举止,分析特罗洛普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其作品内涵及当时的社会现状。
解读《京华烟云》中的恶女牛素云
作者: 喻涵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牛素云   恶女   女性观  
描述: 林语堂作为一位对女性有特殊情怀的作家,一生无数作品与女性有关,其中《京华烟云》便是其扛鼎之作。作品中林语堂塑造了多个形象迥异的女性人物:完美女人姚木兰、悲剧女人孙曼娘、反面人物牛素云等。本文将重点解读反面女性牛素云的悲剧人生。
从《裂镜》双重文本再看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观
作者: 王敏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双重文本   女性观  
描述: 美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裂镜》是一部值得女性主义评论家关注的重要作品。作者在其中对女性自我和性别政治进行了隐蔽的书写,以象征的手法微妙地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小说采用的双重文本的书写方式作为波特处理女性题材的惯用手法,体现了其女性观的保守性。这对于理解波特这名精于刻画女性人物、关怀女性境遇的作家,尤其是解决其是否女性主义作家的争议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拜伦的女性观
作者: 彭江浩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原型   菲勒斯中心   女性观   拜伦  
描述: 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有不少关于女性的评论,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本质上仍然是父权意识形态的“厌女”传统的继承者。拜伦女性观的形成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及周围的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
男权视角下解读林语堂的 《京华烟云》 的女性观
作者: 李术华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崇拜   男权视角   女性观   儒道合体  
描述: 林语堂一生关注女性命运,他的多部作品浸透着对女性的崇拜,其中尤以《京华烟云》为甚。《京华烟云》被视为现代版的《红楼梦》,刻画的近百个人物形象中女性人物过半,她们或被褒奖、或被膜拜、或被同情,充分体现了作者在现代思潮影响下人道主义的先进女性观。但受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其先进的女性崇拜观念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从《恋爱中的女人》中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
作者: 毕世颖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女性观   顺从   沙文主义  
描述: 本文分析了《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两种女性人物形象:温柔顺从的厄秀拉和独立叛逆的古娟和赫麦妮。劳伦斯的女性观在这两种女性人物形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厄秀拉正因为臣服于男性获得了幸福的生活,而古娟和赫麦妮却因叛逆而结局悲惨。这很好的反映了劳伦斯男性沙文主义的世界观。本文试从劳伦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入手分析劳伦斯形成这种女性观的原因。
伍尔芙的女性观和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赵红英   来源: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意识   意识流   女性人物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意识流小说著称于世 ,通过探析伍尔芙女性观的成因 ,探讨了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分析表明弗吉尼亚的女性观只能是对女性平等地位要求的平和的呼唤和努力 ,而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非女权主义者所推崇的反叛型女性
拜伦的女性观初探
作者: 刘明景   谢欢   来源: 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拜伦   男性  
描述: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诗人,拜伦塑造了许多伟大的"拜伦式英雄"的男性人物形象。但由于作者受到基督教父权意识形态的影响,且有着曲折的生活经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始终被看作是男性的工具和财产,甚至被夺去了发言的权力。
伍尔夫的文学魅力浅析
作者: 于艳玲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联想   女性观   意识流   内心独白  
描述: 英国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1941)不仅以其意识流小说蜚声于世界文坛,而且作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为世人所公认。她的小说通过对时间的精心处理使其独特的意识流技巧对其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的出现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她塑造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大大促进了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 1 2 3 ... 28 29 30 ... 46 47 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