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魏晋女性特点解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腔北调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魏晋  
描述: 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盛行,男性都崇尚清淡,注重个人的修养,关注的是个体生命价值。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女性,她们开始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形成了魏晋女性在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光辉。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作者: 曹亚梅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禺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情感真炽 柔婉幽微——论秦观的词风
作者: 钱爱华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观   女性形象  
描述: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描绘了不少女性形象,她们虽然大多为丫鬟歌妓,却不是水性扬花的女子。秦观对她们怀有真切的情感,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他还能把这种情感与自己仕途的失意联系起来描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婉约清丽 情深意真──宋代女子诗词小议
作者: 李辉   来源: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诗词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之学是用女性的灵魂透视世界,用女性的眼睛观察人生的文学,通过宋代女诗人的诗词作品,可以揣摩到她们的思想、情感,了解她们的生活处境及所处的社会风貌。
《七月与安生》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宿亚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月与安生》   曾国祥   女性形象  
描述: 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安妮宝贝小说以都市女性题材著称,而电影最精彩之处,也正是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为观众勾勒出七月和安生两张鲜明的女性脸庞。影片通过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独特的理解,也为同类电影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提供了表达形式和思想内涵上的有益借鉴。文章从命运对比与性格塑造、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男性形象对女性塑造的补充三方面,解读《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形象。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艳琳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艾丽丝·门罗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是进入艾丽丝·门罗小说世界的最佳途径.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经历了从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空间和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到女性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找寻和建构自我身份,再到解构父权中心,重建女性家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门罗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到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出女性个体对寻求人格建立的完整过程,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中国早期电影音乐与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王思思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音乐   女性形象   左翼电影运动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特殊的兴盛与高潮期。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的技巧和表现力也在不断增强,从初期模仿西方舶来音乐时期,到左翼电影音乐创作时期,再到建立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体系,电影音乐创作技法和社会主题作用的不断发展,使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经历了从好莱坞式“歌舞女伶”到左翼运动中“独立战士”再到丰满的“现实主义女性”的递进式发展。中国早期电影音乐对女性银幕形象的建构和互文性,显示了其在电影艺术整体发展和时代变革中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电影《驴得水》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黄福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驴得水》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驴得水》因其深刻的主旨、戏谑的格调、直接的表现、通俗的故事、紧凑的结构和寓言的风格,让观众交口称赞。这部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解读视角,而影片中构建和刻画的“非弱即暴”的女性形象则是阐述重点。一方面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女性形象被歪曲和践踏,女性沦为男性欲望载体的悲惨现状;另一方面也再现了女性掌控自己命运的顽强斗志和反抗世俗的勇敢精神。本文基于《驴得水》故事梗概和女权主义视角,深刻剖析女性形象,深度探寻影片中升华的女性形象意义。
凝视理论与《生化危机》系列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琦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理论   《生化危机》   女性形象  
描述: 改编自经典游戏的《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共包含六部。这六部电影在为观众打造一个丧尸世界的同时,也贡献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为人们以女性主义来考察电影提供了文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凝视理论就被运用于电影批评当中,《生化危机》中的女性也可以从凝视理论角度来进行讨论。文章从凝视快感与女性形象、反社会性别秩序的另类迎合、福柯的凝视权力理论与红色女王三方面,从凝视理论观照《生化危机》系列的女性形象。
《人民日报》(2001-2015)话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娜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主体意识   人民日报   女性形象  
描述: 本研究旨在考察2001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民日报》反映的人们对社会性别的认知转变和这种转变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话语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折射出当代女性的一些特质,彰显了女性主体意识,即在社会中能肯定和实现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性别认知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新的社会性别认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分工。男性和女性应超越性别二元对立,使男女双方都能获得全面发展,这也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 1 2 3 ... 13 14 15 ... 988 989 99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