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冰心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林荣松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心创作   女性题材   民族性格   三十年代   女性命运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文学   现代女作家   “爱”  
描述: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从她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那一天起,便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人注目。她用自己成功的艺术实践,允分显示出被解放了的女性的文学创造力。 在冰心的创作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女性题材的作品。如果说冰心前期创作确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话,那么从三十年代开始则一攻婉约初衷而变得苍劲朴茂了。冰心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经历了这种嬗变,这是冰心创作中,也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城南旧事》中女性命运解读
作者: 董先满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自我意识   思想观念   台湾作家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   台湾文学   小说   台湾女性文学   世界  
描述: 林海音是大陆读者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台湾作家之一,被认为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又被称为"台湾文学保姆"。《城南旧事》是其代表之作。在叙事中,它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童眼来看世界,带着读者重历童年而非解释童年。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淳朴而又简单的,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滤去了成人世界里那些无耻、虚伪、残酷的成分。因而,孩子眼中的世界,更真
时代风云和命运纠葛(评谢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汉铭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晋影片   社会发展   时代风云   人与人   自身价值   女性命运   妇女社会地位   价值观念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妇女社会地位的认识和妇女自己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最能代表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与更新,反映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程度。正因为如此,电影艺术家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当我们把男女两性对理论、审美、政治、社会、经济诸序列的关注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女性对审美的、社会的兴趣多高于男子,她们更注重人际关系,重视父母亲朋的情感,人与人间的
山丁其人和他笔下女性形象的美学价值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美学价值   东北   萧军   爱情悲剧   女性命运   小说集   新女性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描述: (一) 我早就想一篇评论山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字,可一直没有如心愿。最近,沈阳出版社李树全同志将他编的山丁的小说集《伸到天边去的大地》给我寄来,翻阅了他小说集的全部著作,看了已故的东北作家萧军为该书的题字,又读了张毓茂先生的序言,使我思绪万千,深夜独坐斗室,好多难忘的往事,又一幕幕地映现到我的眼前。在198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因写萧红的文学道路而去拜访山丁先生,由于我俩都曾有过1957年的共同经历,因而我们一见如故,他成了我的忘年之交。
对曹禺民主革命时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的思考
作者: 张崇文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生命   鸣凤   雷雨   曹禺剧作   北京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性命运   解放道路   女性形象   陈白露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曹禺,从他创作第一部剧作《雷雨》起,直到1942年改编《家》止,整整十年内所写的六部代表性作品,无一不表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情和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雷雨》中的蘩漪、侍萍、四凤,《日出》里的陈白露、翠喜、小东西,《原野》里的花金子,《蜕变》里的丁大夫,《北京人》里的愫方、瑞贞,《家》里的璃珏、鸣凤、梅芬,这些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心血。曹禺把他全部的感情、炽烈的爱和艺术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她们。
彰显与衰微: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蜕变
作者: 李金梅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高粱》   视觉快感   裸露癖   秋菊打官司   张艺谋电影   女性命运   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景镜头   菊豆   男性中心  
描述: 张艺谋电影的女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女性形象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不同阶段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女性形象,表现出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彰显、中和和衰微。张艺谋对被逐女性命运的关注,实质上还是体现着父权意识形态的询唤,在五彩缤纷的影像呈示中,女性主体的历史性缺席依然清晰可见,女性终归没有逃出男性视野。
从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
作者: 彭妍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话语   戏剧情节   三部曲   俄瑞斯忒斯   女性命运   古希腊悲剧   埃斯库罗斯  
描述: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开始者,恩格斯称他为‘悲剧之父’。他使悲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备的形式。他首先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每部既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他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是现存的古希腊唯一的三部曲,其中《阿伽门农》的戏剧情节明显复杂化,场面一步步展开,使观众处于对悲剧结局的强烈悬念之中,它是古希腊最出色的悲剧之一。“埃斯库罗斯用戏剧的形式来描写没落的母权制跟发生于英雄时代并获得胜利的父权制之间的斗争”。 一、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
女奴的卑苦与女神的圣怒——对苏童新作《碧奴》的双面阐释
作者: 付品晶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重述神话   苏童   《大红灯笼高高挂》   阐释   女性命运   女奴   人类精神家园  
描述: 作为“一门通过含蓄隐喻来体现同一性艺术”的神话,记录了人类祖先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本性的方方面面。现代人在信仰迷途中,走到了神话这一人类精神家园的故乡。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起了“重述神话”大型图书出版项目,该项目“邀请各国著名作家对本国神话传说进行再创作”。苏童应其邀请,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创作了《碧奴》。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苏童始终如一地关注着女性的苦难命运,从他的《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妇女乐园》,到《红粉》、《武则天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
作者: 郭培筠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女性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主流意识形态   女性命运   影片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郭培筠毫无疑问,我国新时期以来所涌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女性导演阵容,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也成为世界影坛的一大奇观。全国八大影厂现拥有女导演50余人,其中数十人已具有不同程度的世界知名度,如黄蜀芹、张暖忻、...
关注独立的人格价值 关注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摘要
作者: 钱晓茹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国际电影节   价值取向   作品   女性形象   人格价值  
描述: 1997年10月24日—11月2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举行。本刊特辟专辑纪念。中国女导演作品在本次电影节上被重新提起,与会者就导演的人格对作品的影响,生命经验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当代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东西方女导演作品题材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别与作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专辑首篇提供了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罗伯特·查道夫以一个成功的美国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在电影节专题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制片经验,同时介绍了当代美国独立制片人的情况,为中国的独立制作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独立制片:很难,但并
< 1 2 3 ... 14 15 16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