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560 条
-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
作者:
李妍妍
来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精神分析理论
悲剧
弗洛伊德
女性人物
-
描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文学领域内的诸多问题做出了独到的解释。中国五四运动之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名作家张爱玲也受其影响,在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始终透着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子。本文将通过对张爱玲笔下人物的介绍,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
《我弥留之际》中的女性“影子人物”
-
作者:
吴永红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道观
影子性
《我弥留之际》
虚无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
《八月之光》中的女性“影子人物”
-
作者:
吴永红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道观
种族主义
影子性
清教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通过分析小说《八月之光》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
亨利·詹姆斯国际主题与女性中心人物文学选择探因
-
作者:
王淑林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跨欧美文化
性倒错心理
国际主题
女性人物
-
描述:
国际主题与女性中心人物是亨利.詹姆斯文学世界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詹姆斯作为一个文化身份与性取向皆较为复杂的作家,其个人体验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呈现一种综合的动态关系:19世纪美国人对欧洲文化的回归式探寻与"朝圣"情结、历来文学领域女性价值及其形象的被忽视,跨欧美文化的生活经历、性倒错的个体心理体验;两个维度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詹姆斯小说国际主题的特质与以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中心人物的文学选择。
-
科恩兄弟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作者:
翁洁婷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荒诞化
科恩兄弟
英雄人物
普通人物
女性人物
-
描述:
优秀的导演不仅善于制造悬念,还善于对人物进行艺术化处理,在向观众呈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挖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灵魂,将人物命运、困境与社会景象糅为一体揭示更加深刻的主题。科恩兄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颇具库布里克的风格,对英雄人物形象的非常规化建构、对小人物形象的扁平矛盾化建构、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果敢天使化建构,不仅使其影片的黑色和讽刺意味更加鲜明,也成就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
描写女性人物的扬琴音乐作品之解读:以项祖华、芮伦宝作品为例
-
作者:
张馨
来源:
音乐创作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性
扬琴作品
叙事
民族性
女性人物
-
描述:
以女性人物形象为创作题材的扬琴作品在数量上虽不多,却充分体现了扬琴音乐的民族性和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以项祖华和芮伦宝二位作曲家的作品为例,分类归纳,从一般性、特殊性及创新性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其民族性特征。
-
《安琪拉的灰烬》女性人物分析
-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观建构
民族与宗教认知
弗兰克
女性人物
性别角色
-
描述:
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弗洛伊德的宗教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中的女性人物对弗兰克在性别角色、民族与宗教认知及道德观建构的三方面的影响,深入解读影响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形成的要素。
-
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女性人物及其思想特征分析
-
作者:
莫海萍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柯利的妻子
乔德妈
思想特征
伊利莎
女性人物
-
描述:
约翰·斯坦贝克在《人鼠之间》、《菊花》和《愤怒的葡萄》等作品中描写的女性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鼠之间》中柯利的妻子依附于男权社会,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菊花》女主人公伊利莎向往自由,追求与男人平等,她有意识地挣脱男人的束缚和压抑,但梦想破灭,最终只能挣扎于男权社会中。《愤怒的葡萄》塑造的乔德妈坚决果断,她敢于打破传统、永不妥协,是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性人物。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及其思想特征来注释斯坦贝克笔下的女性世界。
-
格雷马斯叙事语法中的女性人物——以电视剧《红高粱》为例
-
作者:
杨由之
来源:
视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高粱
格雷马斯
矩阵符号
叙事语法
女性人物
-
描述:
格雷马斯把文本分析分为两个层次,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指在义素层上的行动模式,他把行为模态划分为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得到悬赏;而在深层结构的研究方面,格雷马斯引入了“符号学矩阵”概念,由此建立了叙事语法。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其对新女性崛起的态度描述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获得了受众的认可。本文以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为视角,从结构层面对该影片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从而解释作品的经典性及女性人物的突破性。
-
自我意识与他者镜像——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析
-
作者:
张娜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自我意识
困境
他者镜像
女性人物
-
描述:
电影对沟通社会成员共同经验、整合社会价值有重要作用,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处在当代中国经验背景之下的,对她们的描述将影响受众的性别认知并最终影响其行为。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时,重点关注的是她们的自我意识和她们在他者(男性)眼中的镜像,她和他的关系反映出其交往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建立适应当代社会的新的社会性别观念,在文化领域取得更深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
1
2
3
...
22
23
24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