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蔡岚岚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女性意识   奥斯丁   女性文学  
描述: 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简·奥斯丁在这部作品中,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真正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
作者: 简邦俊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灰姑娘情结”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奥斯丁  
描述: “灰姑娘”故事作为文学中的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已内化为作家创作的一种潜意识,这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式的女性形象,旨在阐释作家潜意识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女性意识。
略论自由间接引语在女性文学中的运用
作者: 蒋冬美   来源: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间接引语   奥斯丁   女性主义  
描述: 自由间接引语是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文体功能的语言形式。文章意在分析这种侧面叙事手法用于女性小说后取得的独特效果,以它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为例,对其文体效果加以分类和评述,认为自由间接
《爱玛》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付丹枫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奥斯丁   女性主义  
描述: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的代表,其代表作《爱玛》更是被认为是奥斯丁最成功的作品,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文章从作者的生活环境出发,阐述了小说《爱玛》的创作背景,针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一些性格特点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传统
作者: 蔡岚岚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奥斯丁   女性文学  
描述: 19世纪初的英国杰出女作家奥斯丁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将长期处于边缘和劣势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表达出自觉而明确的女性意识,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走出男权传统樊篱的奥斯丁
作者: 刘际华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奥斯丁   女性文学  
描述: 简·奥斯丁作为女性文学的先驱,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将备受冷落和歧视的女性带入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奥斯丁在男权文化传统下努力构建起女性文学的王国,从而走出了以男权思想为中心的男权传统的樊篱,表达出明确的女性意识、前卫的婚姻观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陈艳玲   刘利坤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奥斯丁   小说  
描述: 从伊丽莎白到爱玛,奥斯丁凭借其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获得了读者的宠爱,而英国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正始于19世纪,始于奥斯丁奥斯丁以她的道德观和深邃无比的观察力,成为文学评论界唯一能不断与莎士比亚并提
继承抑或背叛——简·奥斯丁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
作者: 郑红艳   来源: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背叛   说教传统   继承   奥斯丁  
描述: 奥斯丁的创作显示出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之间既微妙又复杂的关系.她继承了此传统,把其生活和思想道德局限在一个为男性所认可,所感兴趣的领域内.她对这个传统的继承显示了她对当时父权中心文化一定程度
简·奥斯丁与丁玲作品中的反叛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赵星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丁玲   奥斯丁   反叛女性  
描述: 简·奥斯丁和丁玲都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女性作家,她们突破了已往从男性视角描写女性的传统,用女性的独特笔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反叛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以家庭为场景,以婚恋为题材,演绎了一幕幕勇敢反抗男权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作者: 刘霞敏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   奥斯丁   玛丽安   浪漫   新女性  
描述: 玛丽安是一个敢于反抗伪善的社会习俗,敢于追求现实的幸福和真正的爱情,希望富裕但又不盲目膜拜财富的新型女性形象,开始关注于经济的思考,最终成为了一个世俗的、现实的女性,而不是以往只关注道德的待字闺秀,突破了以往文学史上那些仅仅依靠美貌加美德而获得美满婚姻的女性塑造的老套。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