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唯美神秘:浅谈罗塞蒂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作者: 李昕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塞蒂   唯美   忧郁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罗塞蒂的家庭及社会对他的熏陶和影响,以及其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从而对其绘画风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揭示这位艺术家创作的本质和他笔下的那种唯美神秘的精神世界。
《细雪》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赵薇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生活状态   唯美   女性形象  
描述: 长篇小说《细雪》是日本耽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巅峰之作,作品描述了生活在大阪船场一个旧式家庭四姐妹的各自生活经历,进而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塑造了特定时代的四位女性形象:好太太形象的幸子、婚姻不平的雪子、叛逆形象的妙子以及让人同情的鹤子,并以作者独特的审美关照和审美立场赋予了她们每一个人不同的美。
从何家英的女儿国看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
作者: 刘春艳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家英   唯美   工笔人物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经过一代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美学规范体系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直接反映了现代生活,抓住身边的素材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并结合西方绘画的特点,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多层次的女性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刻画出纯情至美的女儿国。
唯美年华青春不朽:《致青春》中的人物审美
作者: 白丽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   唯美   人物   审美  
描述: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这部以青春怀旧为题材的电影一上映便赢得一片片的叫好声。虽然也有人指出,此部影片在情节设计和叙事模式上存在纰漏,但是其中的人物塑造和演绎方面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致青春》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进行审美分析;以证明人物塑造对影片拍摄的重要性。
唯美静谧:浅谈布格罗作品中的忧郁感伤情调
作者: 王晓青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格罗   唯美   忧郁   女性形象  
描述: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情绪基调偏低,追求唯美主义,擅长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始终贯穿着唯美主义特有的淡淡的哀愁和浅浅的感伤。以高度完整、技法
土地上诗一样的女子:论迟子健的乡土小说创作
作者: 彭书文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想   唯美   诗意   女性  
描述: 在向来热闹的当代文坛上,迟子健从来都是低调的一个,但这并未影响她的优秀,她用她特有的那支优美温婉、充满诗意的笔给我们书写出一个温馨和美的乡村世界和一群已经不太常见的淑美坚强的女性形象。本文就主要从诗性、女性二个方面简单论述了迟子健的乡土小说创作。
春天里的妖精:论林白《春天,妖精》中的“唯美”与“颓废”
作者: 杨利聪   来源: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唯美   林白   春天与妖精   颓废  
描述: 20世纪末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已经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颓废主义了,尤其是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林白以她特有的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唯美"的字眼背后是"颓废"的姿态在徜徉。
艺术·人性·唯美——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
作者: 张德瑞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人性   唯美   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唯美的女性形象在《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人研究魏晋女性的独特地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探讨了魏晋时期产生唯美女性的原因,并结合《世说新语》中的实例,重点论述了唯美女性对"唯美的艺术"和"唯美的人性"的追求。
朴素唯美:布格罗乡村题材绘画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冯玉林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   农村题材   唯美   风格   古典传统   女性形象   理想美  
描述: 布格罗是法国20世纪初期学院派的领头人。他坚守西方古典传统,以朴素唯美的风格在艺术画坛风云一时。本文主要针对他的农村题材绘画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个孤独的写作者
作者: 肖晶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唯美   女性主义文学   守望   林白   女性写作  
描述: 林白以其个人化、边缘化的创作实绩,构建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生命体验的女性文学作品。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她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以“守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心灵空间以及开启自我救赎的通道,从而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女性话语空间,并对男性话语封锁进行了突围,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激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