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孤芳自赏最心痛:浅谈《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
作者: 赵卉   来源: 科学大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妙玉   人物形象  
描述: 《红楼梦》一书,对女性命运有着广泛而深切的关注,塑造了许多聪明、美丽、极富才情的女性形象。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不免令人于低回感伤之余深深思索,妙玉就是这众多女性形象的其中之一。本文就重点谈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
自由不在于走或留:娜拉、安娜人物形象嘲讽意蕴探析
作者: 陆奂   来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嘲讽   出走   人物形象   独立尊严  
描述: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个出走后的娜拉。文章侧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性善恶,进而结合其他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阐明对觉醒的女性而言,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走或留的权利。
《源氏物语》中“丑女”末摘花形象之探讨
作者: 张书杨   来源: 中南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氏物语   末摘花   人物形象  
描述: 。但是,其中有一位既无貌、无才,又无味无趣,作者却用了两章的笔墨来浓墨重彩地描写的女子,此人便是末摘花。本文拟从婚姻习俗、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的多样化等角度探讨末摘花这一形象在作品的地位及作用。
从《劝导》看奥斯丁晚期创作的新特质
作者: 陈海燕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劝导》   人物形象   简.奥斯丁  
描述: 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历史长廊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奥斯丁的晚期作品思想更加成熟,现实意义更加浓厚。《劝导》是奥斯丁最后的一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特征:通过对新式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海军阶层的推崇,实现了人物形象创作的自我超越;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注重人物刻画的浪漫主义色彩。
符合生活环境的人物塑造:浅论唐传奇爱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廖雨   来源: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环境   个性化   人物形象   唐传奇  
描述: 从唐传奇爱情作品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唐传奇作品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塑造人物形象的突出成就。
试论《杨家将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民间性特征
作者: 李原生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家将演义》   民间性   人物形象  
描述: 《杨家将演义》是一部情节性的叙事作品,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作品的人物形象多是功能化的,其主要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都是扁平人物具有类型化的倾向,也就是人物性格
《霍小玉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异同浅析
作者: 周维维   来源: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体裁   艺术表现手法   人物形象  
描述: 文章就《霍小玉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文章在体裁、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浅析,从而对两篇文章的异同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从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过程中看到,旧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作者对人性的追求。
空门中的叛逆者:郑彩鸾和陈妙常形象比较
作者: 郭秀兰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时代意义   尼道   人物形象  
描述: 元代杂剧《竹坞听琴》和明代传奇《玉簪记》二剧的女主人公郑彩鸾和陈妙常两者身上蕴涵着极其相似的内质:身为尼姑或道姑,皆为爱情冲破封建理学和宗教的双重禁忌,成为敢作敢为的新女性形象,这使得其它爱情戏中的大家闺秀难以望其项背。但由于二女的生存背景、处世方式不同,因而其心路历程、性格特征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差异。
用心灵创作:论苏童的小说创作风格
作者: 霍祎然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童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描述: 多病的童年给苏童带来了独特的想象空间。他在创作中运用内心深处真切的情感来反映世界。他的关于精神残缺及人物命运悲欢离合的描写,反映了不为人关注的另一个社会侧面;他独特的女性视角、松弛的写作状态使女性形象自然而生动。
张爱玲小说中的三类人物形象
作者: 张征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 1 2 3 ... 11 12 13 ... 49 50 5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