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东北沦陷区】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沦陷区女性文学论析: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的创作
-
作者:
闫顺玲
侯琰婕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倾向
东北沦陷区
女性文学
-
描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东北造成了浩大的劫难,这一空前的灾难也强烈地撞击着一批有志青年敏感的神经,萧军、萧红、白朗、罗烽、端本蕻良及梅娘等率先写出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的父老乡亲被异族统治的痛苦与对之进行反抗的怒火,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先声。而东北沦陷区的女作家由于审视与反映生活的视点不同,与同区域的男性作家及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女作家甚至同为沦陷区的上海女作家相比,她们的创作在题材选择、主题确立、审美情趣及艺术风格上则呈现出独特的色彩。
-
东北沦陷区时期女作家白朗小说创作研究
-
作者:
盛晓雯
来源:
现代交际(学术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朗
女性书写
东北沦陷区
抗争
-
描述: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兴盛虽只有几年时间却涌现出一大批独具风貌的文学作品和深富民族担当的优秀 作家.其中,出生于1912年的白朗与萧红并称为东北女性文学的拓荒者.本文以白朗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 从其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出走”情节分析白朗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梳理作家的女性书写,论述其关怀家国 命运的女性视角;探讨民族危亡之下白朗关于生与死的辩证思考.
-
暗夜里的抗争——论白朗的小说创作(1931—1945)
-
作者:
魏思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朗
女性书写
东北沦陷区
抗争
-
描述: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兴盛虽只有几年时间却涌现出一大批独具风貌的文学作品和深富民族担当的优秀作家。其中,192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白朗与萧红并称为东北女性文学的“拓荒者”。本文以白朗1931年至1945年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出走”情节分析白朗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梳理作家的女性书写,论述其关怀家国命运的女性视角;探讨民族危亡之下白朗关于生与死的辩证思考。
-
音夜里的抗争—论白朗的小说创作(1931-1945)
-
作者:
魏思佳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朗
女性书写
东北沦陷区
抗争
-
描述: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兴盛虽只有几年时间却涌现出一大批独具风貌的文学作品和深富民族担当的优秀作家。其中,192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白朗与萧红并称为东北女性文学的“拓荒者”。本文以白朗1931年至1945年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出走”情节分析白朗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梳理作家的女性书写,论述其关怀家国命运的女性视角;探讨民族危亡之下白朗关于生与死的辩证思考。
-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人性
东北沦陷时期
父权文化
戏剧创作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东北沦陷区
女性形象
剧作家
-
描述: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
肖红小说漫论
-
作者:
丰昀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文体
西方女权主义
创作个性
三十年代
肖红小说
生死场
女性形象
东北沦陷区
历史价值
女性主义
-
描述:
肖红是三十年代最重要的左翼作家之一,曾以《生死场》等小说斐声文坛,过去对肖红小说的评价多注重于她对东北沦陷区人民身受的苦难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却多少忽略了肖红小说中一些涉及精神启蒙等更为深层的意蕴,本文意在指出这是其小说具有超越价值的基础,也是更为令人珍视的精髓。另外,肖红小说又以善于刻划女性著称,这里显示出肖红某种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激烈,也完全跳出淑女佳人的旧套,其中包含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不仅成就了肖红的小说,也为今人引发出有益的思考,此外,文中对肖红小说文体的独特性也结合其
-
东北、华北沦陷区女性文学的审美畸变
-
作者:
游友基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审美追求
华北沦陷区
女性文学
女性关怀
东北沦陷区
审美形态
畸变
-
描述:
从1937年至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两场战争,造成了异质政权割据的独特局面。抗战期间,有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有解放区、国统区。战争背景下的女性文学在艰难中行进。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沦陷期间,东北沦陷区、华北沦陷区、孤岛与上海沦陷区的女性文学风貌既有共同性又有不同性。就某个具体的沦陷区而言,又有随时间推移而划出的前后期等差异性。女性文学的审美追求与审美形态呈现多元化倾向。东北、华北沦陷区女性文学的共同之处是发生了审美畸变。两个区域的审美畸变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