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杂志》】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妇女杂志》对近代都市女性生活的塑造和影响
-
作者:
王晓丹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塑造
现代都市
新女性
-
描述:
191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刊的《妇女杂志》,坚持致力女性自身发展的办刊宗旨,以丰富的内容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社会风采,成为中国历史上发行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女性杂志之一。它所塑造的中国近代都市新女性形象,使我们看到近代都市女性的身体意向、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建构与变化。研究《妇女杂志》既是对妇女发展历史的回应,又是对妇女发展未来的一种关切。
-
试析《妇女杂志》(1915-1931)的传播实践
-
作者:
胡勤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女性启蒙
话语变迁
形象建构
-
描述:
《妇女杂志》是中国女性报刊史上历时最长的刊物,且在当时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妇女杂志》诞生于新旧杂陈的社会背景中,在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与商业的共同考量中历经了从保守到激进再到保守的话语变迁,建构起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女性和独立平等的"社会"女性两种女性形象,而其女性启蒙效果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妇女杂志》所透出的女性启蒙图景处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虽然通过刊物出版传播了启蒙思想,但在民族救亡的历史浪潮中,女性启蒙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
《妇女杂志》研究述评
-
作者:
陈静
姜彦臣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期刊
综述
女性
-
描述:
《妇女杂志》(1915—1931)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妇女刊物之一。对其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关注者来自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学界,对《妇女杂志》的研究始于2002年,迄今,共发表相关论文77篇,2008年以后,研究热度明显升高。已有研究涉及到了十个学科,以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占比重最大。自2005年起,各级科学基金项目开始资助与《妇女杂志》相关的研究。从研究热点看,办刊宗旨、教育问题、职业问题、女性形象、婚恋观问题的研究关注度较高。近几年来,陋俗问题、服饰文化、女性身体、上海女
-
外国思潮对“五四”前后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对《妇女杂志》(1915-1925年)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作者:
赵叶珠
韩银环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妇女解放
外国思潮
-
描述:
《妇女杂志》是一份在时间上跨越民国前中时期办刊宗旨和主题上几经变更,在内容上"对外开放"程度分阶段扩展的近代妇女期刊。以该期刊中涉外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五四"前后刊载的涉外文章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在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后,《妇女杂志》中刊载涉外文章的数量、涉及的妇女议题、内容的取材等在不同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化。具体而言,"五四"之前的涉外文章以传播先进实用科学知识为主,"五四"初期的涉外文章开始介绍各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新思潮,"五四"中后期的涉外文章则重在推介妇女解放思想与理论并深入探讨妇
-
民国时期关于离婚问题的讨论:以1922年《妇女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
赵秀丽
来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婚
《妇女杂志》
妇女解放
-
描述:
民国初年受男女平权思想的影响,离婚现象逐渐增多。1922年,《妇女杂志》对于离婚问题的讨论和社会调查进一步揭示了离婚涉及的诸多社会问题。在离婚诉讼中,妇女多是离婚的被动接受者,也是离婚的最终受害者。传统妇女往往诉诸法律请求同居以求赡养,婚姻的赡养功能在动荡的近代社会尤为突出。婚姻自主权作为女权运动的政治成果之一,在实践层面的意义有限。知识分子有关离婚问题的争论,反映了近代妇女运动的重重困境。
-
女性叙事的文本范例与中国近代《妇女杂志》
-
作者:
杜若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黄鹂语》
女性叙事
-
描述: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
女性叙事的文本范例与中国近代《妇女杂志》: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
-
作者:
杜若松
来源: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黄鹂语》
女性叙事
-
描述: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
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色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①
-
作者:
许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政治学
《妇女杂志》
政治文化史
《红色中华》
工农新女性宣传画
-
描述:
作为一类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于苏区瑞金的“工农女性图”与都市上海的“现代仕女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出现了男性美审美趋向,体现走出男性中心主义的努力;而后者的文化性别仍具传统女性美学趣味。总体而言,“工农女性图”图式体系的修辞特征、叙事效用以及新女性原型具有重要的类型价值,但这种原型对人的“图像化”规训,同时也会造成概念化图像与具体化生活的矛盾,使女性重又陷入革命中心主义的怪圈。
-
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色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①
-
作者:
许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政治学
《妇女杂志》
政治文化史
《红色中华》
工农新女性宣传画
-
描述:
作为一类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于苏区瑞金的"工农女性图"与都市上海的"现代仕女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出现了男性美审美趋向,体现走出男性中心主义的努力;而后者的文化性别仍具传统女性美学趣味.总体而言,"工农女性图"图式体系的修辞特征、叙事效用以及新女性原型具有重要的类型价值,但这种原型对人的"图像化"规训,同时也会造成概念化图像与具体化生活的矛盾,使女性重又陷入革命中心主义的怪圈.
-
从传统走向现代:五四后期周建人的性道德观探讨
-
作者:
肖海艳
来源:
中国性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建人
五四后期
《妇女杂志》
传统
性道德观
现代
-
描述:
周建人在五四后期强烈批判二重标准的、不合于人性的传统性道德观,认为恋爱自由和产儿制限是近代性道德的两个中心问题。他承认男女两性生理、心理及种族分工上的差异,认为报复的妇女主义和反对妇女运动这两种主张都存在偏差,主张建立基于承认性别差异上的两性平等、和谐之近代新性道德,这已接近当代社会性别理论的高度。这种理想的性道德观,对于当下两性和谐建设无疑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