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苔丝看哈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双重个性
作者: 沈黎明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苔丝   双重个性   新女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个美丽纯洁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形象。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农业的扩张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哈代着重刻画了作为农民阶级的女儿苔丝,在社会转型期遭受的苦难与挫折,在恪守传统与追求自我的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
“伟大母亲”秦怡:用爱拥抱祖国的花朵
作者: 沈黎明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应云卫   史东山   秦怡   艺术生涯   就这样   张瑞芳   放下你的鞭子   江平   女演员   中华职业学校  
描述: 人美艺美心亦美,一位伟大的母亲秦怡1922年1月出生在上海一个封建大家庭。她天生丽质,聪慧可爱,从小喜欢唱歌跳舞,家中亲朋好友都说她有艺术细胞。上学后秦怡渐渐喜欢上了表演,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时便
安娜 自由真挚爱情的殉难者
作者: 张黎明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欺骗   上流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文学   托尔斯泰   卡列宁   社会地位   爱情   人格   幸福  
描述: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的作品。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名著之一,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而安娜从对自由真挚爱情的追求到幻灭的生动鲜活的影像,一百多年来更是深烙在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
近年来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运动研究综述
作者: 李黎明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研究综述   抗日战争时期  
描述: 近年来,关于抗战时期妇女运动的研究无论在宏观研究、微观研究方面,还是在相关人物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总体上说,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10年来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研究综述
作者: 李黎明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研究综述   辛亥革命时期  
描述: 近10年来,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有关宏观性研究以及女子报刊、女子教育、女权思潮、女子参政和人物研究方面均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但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加以改进。
1O年来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研究综述
作者: 李黎明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研究综述   辛亥革命时期  
描述: 近10年来,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有关宏观性研究以及女子报刊、女子教育、女权思潮、女子参政和人物研究方面均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但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加以改进。
长征中的妇女
作者: 韦黎明   来源: 报刊资料选汇(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长征中的妇女
如何看现阶段妇女就业和参政?(上海市妇女学会会长邢至康介绍第二次妇女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见解)
作者: 章黎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如何看现阶段妇女就业和参政?(上海市妇女学会会长邢至康介绍第二次妇女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见解)
“人”与“女”的双重解放
作者: 范珊   赵黎明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女”   “为人”   双重解放   陈衡哲  
描述: 陈衡哲是五四时期第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创作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拓荒价值,其中最发人深思的是其“人”与“女”的双重解放说。这种思想为女性解放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但实际却加重了女性的负担。辩证的审视陈衡哲关于女性“为人”、“为女”的双重解放话语体系,对女性解放及女性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 世界时装之苑 »中的都会女性形象: 21世纪中国与法国的女性表述
作者: 刘黎明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体的写照   世界时装之苑   性别刻板印象   时尚   «   »  
描述: A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medi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image, even more so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hen individuals rely on the written press so much to construct themselves. However, many media are still presenting stereotypical images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