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考察日本报纸中的性差表现
作者: 刘丽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报纸女性学   男女平等   差別表现   女性形象  
描述: 报纸等媒体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日本报纸的内容从性差的角度来看,却存在一些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日本的报纸在描写女性和男性的时候,大多采取以“男性为主”的标准,对于女性使用不同于男性的表现手法。而且日本的报纸通过不断地传递这样一种“失衡”的“不公正”的信息,导致了进一步加深了“男性优势”的价值观和“性别分工意识”。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的报纸在描写女性和男性的时候,究竟有那些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进而想办法去改变它,使日本报纸不再有偏
流动的女性,流动的城乡
作者: 刘丽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动   城市   女性   农村  
描述: “打工妹”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打工潮的来临而逐渐流行的一个词汇,如果追溯至清末民初,这一角色是由走进官府宅第的娘姨、丫鬟,到城市的工厂里上工的女工们,以及走入市民家庭的女佣等流动女性所扮演。女性、农村、城市、工作,这四个基本点在“打工妹”身上交汇。在她们的身体与心灵上铭刻了女性从乡村到城市的诸多想象和独特的经验。文学作品中农村流动女性形象便是本文研究的起点。 以“流动的女性,流动的城乡”作为解读《阿毛姑娘》(丁玲,1928年),《秧歌》(张爱玲,1954年),《哦,香雪》(铁凝,1982年),《奔跑的火
论90年代女性癫狂写作——以陈染、林白为例
作者: 刘丽芳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林白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父权文化   陈染文学   疯女形象   女性癫狂  
描述: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癫狂是对文明的一种反抗。本文正是在此基点上,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结合叙事学理论来考察90年代女性癫狂写作(以陈染、林白为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简述90年代女性写作研究的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考察癫狂与女性写作的关系。女性写作一开始就被男权社会指认为癫狂,女作家在这一指认的重压下创作出与其同构的“疯女”形象;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开始了从话语形式到本质内容的癫狂反叛。 第二章考察90年代女性写作中癫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