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编女性学
作者: 韩贺南   张健   来源: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学   高等学校   教材  
描述: 本书共分为十七讲,主要内容包括:习得性别;性与身体;性别与婚姻家庭;卫生、健康与性别;职业、职场中的性别等。
女性学导论
作者: 韩贺南   张健   来源: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学  
描述: 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立项项目:本书共分11讲,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和女性主义的观点,传统社会研究中漠视与妇女相关的话题和领域等方面探讨了女性学问题。
素描的艺术 安格尔
作者: 张健   黄海蓉   来源: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素描   近代   作品集   法国   世界  
描述: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尼科洛·帕格尼尼肖像》、《半身像习作》、《16岁画的肖像》、《画家亨利·莱曼的肖像》、《人体动态的研究》、《衣纹的习作》、《女性人物习作》等。
从屈辞看屈原的妇女观
作者: 张健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屈原   屈辞   妇女观  
描述: 屈原创造了楚辞这一诗歌体式.本文以屈辞中出现的大量女性形象为立足点来研究屈原的妇女观,同时对其妇女观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妖女”形象解读
作者: 张健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阳照常升起》   “妖女”   形象解读  
描述: 海明威这位被误评为有"厌女情节"的文学巨匠其实是颇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他支持妇女运动,同情在父权社会中长期遭受压制的女性,但囿于20世纪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海明威仍然认为男性是社会的主体。可以说在传统父权思想的沉积与女权思想蓬勃发展的夹缝中,海明威对于妇女地位的观点是复杂的,这在其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上可见一斑。本文试图通过对海明威小说的文本阅读,结合作者本人的妇女观,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可爱、可憎、可敬的"妖女"勃莱特的形象
鲁迅与易卜生:鲁迅对易卜生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 张健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个人主义   国民性   抗争型女性   易卜生  
描述: 鲁迅一生接触和阅读的外国文学著作非常广泛,包括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的作家作品,正是由于吸收了这些作品的营养,才成就了鲁迅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异的精神世界。北欧挪威的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也是鲁迅一生非常关注的作家,对鲁迅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卜生是挪威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剧作家,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世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在他生前,其剧作就走出了国门,被翻译成欧洲多国文字,在欧洲多个国家上演。鲁迅留学日本时期(1902—1909),日本的易卜生研究逐渐升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女性参政探析
作者: 张健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策   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女性参政  
描述: 女性参政是衡量我国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本论文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来研究女性参政问题。广大女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起着半边天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女性事业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并发展的。女性参政是我国女性事业发展的最高层次,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女性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我国女性参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而不断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展开和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女性参政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机遇
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格   媒体   女性形象   性别  
描述: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 ,针对辅助教学片《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媒体中的性别》进行了特定情境下的受众研究。发现被访的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评价主要是“变形”与“定格” ,认为媒体中的女性美是对女性的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文中揭示了媒体与女性群体的矛盾关系 :作为媒体形象的女性是被凝视的对象 ,而作为观众的女性又是被驱逐的客体。
新时期妇联组织对妇女群体的“社会性别”期待——基于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研究的考察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新女性   性别  
描述: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中国妇女运动的“阶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研究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级   会议决议   妇女运动   文本分析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阶级分析与评价,发现妇女运动是凝聚阶级、民族与性别多重关系的颇具张力的概念。劳动妇女运动和一般妇女运动是两个基本分析范畴。党对妇女运动的评价与态度随着革命形势而发展变化,充满辨证法思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