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博科夫小说中男性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视阈
纳博科夫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世界文坛中的一个传奇性人物。许多读者和批评家倾向于关注他作品中的形式、风格、语言和写作技巧,但极少有人对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同时结合其他理论,如解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原型批评、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等等,对纳博科夫的三部小说《玛丽》、《黑暗中的笑声》、《洛丽塔》展开分析,探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以及女性形象建构中所反映的男性心理。第一章分析了少年男子的幻想---《玛丽》中母亲和情人的结合体。女主人公玛丽是真实和幻想的结合,女性与母性的结合,人性与
-
向主体性的努力:论樋口一葉恋爱观的变化
-
作者:
沈雪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化
樋口一葉
恋爱观
-
描述:
樋口一叶在她24年的短短生涯里,为后人留下了22部小说、日记、随笔、短歌、以及《通俗书简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以恋爱故事为主线。她将恋爱之心看作神明,认为恋爱是十分尊贵的,这种思想在她的日记里也有所体现。桥本威氏认为樋口一叶这种恋爱观为“恋情至上观”。作者认为在一叶晚年,随着一叶慢慢从对半井桃水的倾慕中解脱出来,她的恋爱观也随之变得更为成熟,而这种变化则在她晚年的作品里有所体现。拙论将在以下三方面对樋口一叶在不同阶段的恋爱观进行剖析。第一阶段为从认识桃水起到一叶宣布和桃水绝交(明治25年6月)为止。此阶段
-
女性:从缺场到在场—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和《金字塔》
-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主义
在场
女性主义
缺场
-
描述:
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对人性恶的探讨而著称。这一主题也是历来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却罕有评论家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分析戈尔丁的作品。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并融合了部分解构主义,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等其他流派相关理论,在更为广阔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下对威廉·戈尔丁的两部小说《蝇王》和《金字塔》进行解读,分别探究女性在这两部小说中缺场和在场的状况。本文首先对威廉·戈尔丁的文学创作以及关于其作品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然后对《蝇王》和《金字塔》进行重点分析。在《蝇王》中,由于女性
-
从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的小说看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演进
-
作者:
单雪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的名字40年来不断见诸于报刊评论,称颂与贬损相伴左右,说明评论者对欧茨十分关注。多年来,欧茨游移在以男性为主体的主流文学圈和女性主义文学群体之间,不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本人都让人感到扑朔迷离。欧茨的评论者自60年代以来就欧茨的创作风格、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丰富了对欧茨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及其理论的发展,欧茨同女性主义的关系成为欧茨研究的新热点。她是否具有女性主义意识,是否如她所言是“女性主义者”,评论界对此莫衷一是。 有评论者认为,无论是欧茨的写作风格还是她塑造的女性
-
论美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历史成因及其现实意义
-
作者:
章雪婷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平等权利
选举权
美国妇女运动
-
描述:
妇女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妇女占人类的半数,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但是在美国独立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妇女仍然处于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随着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争取平等权利被提上日程,由此爆发了妇女第一次争取选举权的斗争。这次运动从1848年开始到1920年胜利,经历了长达72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美国妇女运动是美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美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于研究美国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历
-
批判、焦虑、探寻:夏目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
-
作者:
陈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近代新女性
自我
现代性
夏目漱石
-
描述:
夏目漱石(1867-1916)是生活于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动时期的近代作家,其生命历程几乎与明治时代同步。近代新女性具有挣脱封建观念的勇气,属于时代转型期具有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代表。本论文主要研究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运用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学等理论考察漱石小说中不同时期典型的近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构,即研究漱石文学生涯中早期作品《草枕》《虞美人草》的那美、藤尾,中期作品《三四郎》的美祢子,以及晚期作品《明暗》的阿延,这四名近代新女性身份建构的特征及其缘由
-
论美国妇女选举权的历史成因和现实意义
-
作者:
章雪婷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平等权利
选举权
美国妇女运动
-
描述:
妇女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妇女占人类的半数,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但是在美国独立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妇女仍然处于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随着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争取平等权利被提上日程,由此爆发了妇女第一次争取选举权的斗争。这次运动从1848年开始到1920年胜利,经历了长达72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美国妇女运动是美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美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于研究美国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历
-
美在爱和死:凯特·肖邦作品研究
-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死
作品
凯特·肖邦
美
-
描述: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主要因其小说的女性主义题材而被女性主义者“重新发现”,她的《觉醒》(1899)被认为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和经典,然而,她作品的意义远超乎此。细读她的全部文本,不难发现她是一流作家,她的一些作品是一流佳作,具有多方面解读的可能性,这也为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证实。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她作品的新意蕴进一步加以挖掘。凯特·肖邦作品给人以非常强烈的美感,这种美,集中体现在她作品中关于爱和死的描写方面。首先,凯特·肖邦本人就是一位爱和美的思想者,她具
-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第一只春燕
-
作者:
陈雪莲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露斯·伊利加瑞曾经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两性差异即使算不上最热门的话题,也肯定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一论断在文学史上也有所反映。女性文学近年来在西方和俄罗斯已逐渐形成一股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各国学者围也绕着“女性文学”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俄罗斯国内的女性文学发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勃兴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1974年《Литературнаягазета》发起了关于“女性文学”的大讨论,许多著名评论家如А.Зорин,С.Чупринии等都参与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