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郑雪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移民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严歌苓作为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的女性作家,军队的生活、战场的硝烟、文革的动乱、婚姻的失败、异国的艰难等经历给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而她多重的文化身份给予了她文学创作无尽的想象空间。她的思想随着地域的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突出的表现在她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第一部分描写了严歌苓在移民前所塑造的军旅女性形象。由于其自身的经历,军旅女性的塑造都带有着作家影子。这些女性身处特殊历史时期,她们带着崇高的理想投身于军队,却受到政治和男权的打压。在政治的规范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最后沦为政治塑造下的没有自我意识的“
-
透过形象解析天国之爱与世俗之爱:对《荆棘鸟》和《红字》中的主人公形象分析
-
作者:
郭雪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国之爱
世俗之爱
心理变化
荆棘鸟
红字
-
描述:
在西方社会,很多人信奉上帝,上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国,进入天国成为宗教教徒们在这个世界的最高期盼。但是天国是一个只有怀有虔诚的信仰和一生无罪无垢的人才可以进去。死后进入天国成为某些虔诚的宗教信徒一生的追求。在圣经中,基督曾教导人们,“十诫”中最大的两条诫命就是“爱神”和“爱人如己”。换句话说,要进入天国,必须要有坚定的天国之爱。“爱神”就是“天国之爱”的特征,而“爱人如己”是“世俗之爱”的特征。再进一步说,一个人要想进入天国必须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即世俗之爱要以天国之爱为前提。于是,很多以宗教为
-
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紫色》与《相助》的对比研究
-
作者:
郑雪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色》
精神成长
黑人女性
《相助》
-
描述:
本文以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与美国新兴白人女性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相助》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两部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姐妹情谊”的主题研究以及叙事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以这两部小说中黑人女性精神成长之路为核心探究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核心主题。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艾丽斯·沃克和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生平以及两部小说的创作概况,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创作的研究现状,继而将这些学术成果整合,说明了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方向以及意义所在。第一章名为“觉
-
被湮没的“他们”:审视严歌苓作品中的男性系列
-
作者:
曹雪莉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因
男性系列
严歌苓
湮没
两性观
-
描述:
严歌苓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她从开始写作以来,各个题材的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近几年更是形成了一股“严歌苓热潮”,其一些较著名的作品例如《少女小渔》、《铁梨花》、《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等都相继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而她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性格色彩鲜明的女性形象也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和研究的重点。本人在查阅了众多研究资料后,准备将研究的重心从女性系列切换到男性形象的分析。在严歌苓几乎所有的作品中,男性形象一直是和一系列女性形象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在共同的时空下生活,但是在作者的笔
-
金代后妃研究
-
作者:
杨雪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仪
金代
参政
皇后
后妃
-
描述:
处于统治阶层的后妃女性历来都是古代妇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史书中很少记载平民女性的生活事迹,而大多是贵族女性特别是后妃女性的详细生平,故而后妃群体成为妇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身处政治权力之旁的后妃女性或直接或间接地都会对当时的朝政、社会的发展甚至历史的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后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金代后妃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中的上层女性,在女真统治者推行汉化的同时也经历了自己的改变:在后宫建制方面从无到有,在形象上也逐渐向中原传统女性形象转变。金代后妃在政治作为以及参政力度上远远小于同时
-
塑造和谐人格—《啊,拓荒者!》中亚历山德拉中的“双性同体”体现
-
作者:
李雪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啊
双性同体
和谐
拓荒者!》
-
描述:
薇拉·凯瑟是20世纪前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以擅长描绘美国西部的边疆生活而闻名。《啊,拓荒者!》是凯瑟第一部成熟的边疆小说,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经典之作。一反某些传统文学作品中软弱及依赖性强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独立自主,坚强刚毅,事业成功,具备了大量优秀的男性品质。然而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是一曲歌颂女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拓荒精神的赞歌,更是一部女主人公不懈追求完美和谐人格的成长记录。本论文将运用“双性同体”理论分析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探讨女主人公伴随拓荒过程对自身女性身份的探索以及最终实现男性特质和女性特
-
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时尚传播研究:以国内时尚杂志为研究对象
-
作者:
阮雪姣
来源:
东华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时尚杂志
时尚传播
意义导向
-
描述: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尚传播因其显著的国际性和前瞻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传媒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时尚传播以多种形式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时尚杂志作为时尚传播领域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媒介,已拥有雄厚的企业集团、广泛的读者受众,在当代文化建设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视阈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学、文化研究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交叉性研究,对时尚杂志的内容、效用及影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时尚传播的影响力以及它带给我们的社会意义。
-
女性视角下对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解读
-
作者:
秦雪飞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视角
金色笔记
-
描述:
作家莱辛对女性问题是非常关注的。她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金色笔记》就是莱辛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女性在父权体制下所遭遇的一系列生产危机,在发行后引起了社会对女性问题的重视。《金色笔记》更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性,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女性书写自己的主体身份。本文将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经典的著作。
-
论《荆棘鸟》中祖孙三代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雪娜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荆棘鸟》
女性主义
-
描述: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于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对菲奥娜、梅吉和朱丝婷祖孙三代在父权制社会里抗争命运、追求爱情幸福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这对当今女性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命运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
毁灭和新生: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的水意象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思想
水意象
女性悲剧
-
描述:
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及肖邦的《觉醒》是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中的名著。两部小说中对河流和大海的描写都与女主人公的命运密切相关。本文从19世纪宗教观对两位作家的影响出发,探寻水意象这一文学现象在女性文学中与女性悲剧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