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银娥,王丹,曾小龙】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伦理的超越
-
作者:
王丹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亨利.詹姆斯
伦理道德
-
描述:
本文选择了詹姆斯在不同时期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黛茜.米勒》里的黛茜、《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和《金碗》里的麦琪,在道德批评的基础上,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对比,这三个人物在伦理上的一种发展和超越,从而得出作者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伦理的标准探讨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
“易卜生主义”与五四新文学
-
作者:
王丹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被损害民族文学
易卜生主义
五四新文学
误读
-
描述:
易卜生及其作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东西方文学家和理论批评家的不断阐释和建构,其中从意识形态角度建构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易卜生主义”,在西方的语境中以肖伯纳的建构最为有名,在中国的语境中则以胡适的建构最有影响力。五四时期,在所有翻译过来的西方文学大师中,易卜生无疑是极少数对中国文学思想和创作技巧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者之一,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五四运动的主将胡适为《新青年》编辑的“易卜生专号”中见出。而易卜生却被当作一位预示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崛起的革命思想家而鼓吹着,由于鲁迅、胡适等新文学运动的主将们的努力,一种带有鲜
-
丁玲笔下的母亲语言与女性话语
-
作者:
王丹红
来源:
全国第十一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在丁玲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她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以莎菲、曼贞、贞贞、杜晚香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备受学术界关注与评价,毁誉交织。其中的母亲形象姿态各异,光芒四射,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众多人物画廊里的女性话语和母亲话语共生共存,但确实呈现不同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去辨析与开掘,以丰富和开拓丁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