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女性主义解读勃朗宁
作者: 陈莉莎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勃朗宁   女性主义   戏剧独白  
描述: 勃朗宁《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两首诗中的男性叙说者就是父权制社会男人权力和占有欲的典型代表,两位女性人物就是男权社会牺牲品的象征。男女共存的和谐社会才是理想的人文社会。
女性主义解读勃朗宁——评《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
作者: 陈莉莎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勃朗宁   女性主义   戏剧独白  
描述: 勃朗宁<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两首诗中的男性叙说者就是父权制社会男人权力和占有欲的典型代表,两位女性人物就是男权社会牺牲品的象征.男女共存的和谐社会才是理想的人文社会.
人文视域下的精神依托:乔治·爱略特的人道宗教思想探析
作者: 陈莉莎   陶嘉玮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人文主义   维多利亚小说  
描述: 19世纪英国社会的变化引发了人们思想的新变,科学与民主的进程让人们质疑神学与上帝,但社会的物化与欲望的泛滥等诸多矛盾与新的问题,又让人们无法摆脱基督宗教给人们提供的精神依托。乔治.爱略特在独特的生命境遇中,形成了自己的人道宗教,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与突出。
人文视域下的精神依托――乔治・爱略特的人道宗教思想探析
作者: 陈莉莎   陶嘉玮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世纪英国社会的变化引发了人们思想的新变,科学与民主的进程让人们质疑神学与上帝,但社会的物化与欲望的泛滥等诸多矛盾与新的问题,又让人们无法摆脱基督宗教给人们提供的精神依托。乔治・爱略特在独特的生命境遇中,形成了自己的人道宗教,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与突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