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自然主义角度试析莉莉·巴特的宿命
作者: 陈洁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内维斯   批评界   社会环境   创作经历   道德意识   实验小说   伊迪丝   华顿   巴特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19世纪末20纪初重要的小说家,同时也是在一个批评界多次引起争论的作家。华顿笔下的女性形象鲜明生动,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老纽约”上流社会的风貌。文学界多把华顿笔下《欢乐之家》中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际归结于父权制度和进化论。本文试从自然主义理论角度出发,用决定论及社会环境
《源氏物语》紫姬形象及其悲剧命运探析
作者: 陈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形象   《源氏物语》   悲剧命运   紫姬  
描述: 《源氏物语》的一大艺术特色便是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其中尤以紫姬最为重要。通过这一形象,作者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对"理想女性"的要求,同时也展现了一夫多妻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对女性的迫害,具有极高的现实主义价值。
论池莉小说女性意识的流变
作者: 陈洁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小说   女性意识   池莉作品   女性世界   小说创作   理想追求   相互尊重   流变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描述: 纵观池莉的作品,男性在其小说中大多是阴暗的、狭隘的,男性世界总是充满了荒唐与混乱。而女性在她的小说中,却是聪慧的、伟大的,女性世界里充满了智慧与坚强。她们艰难的在此岸的现实生活与彼岸的理想人生中徘徊与抗争着。不容怀疑,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是愈加高涨的。但在最理想的图景中,男女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虽各自独立但又互为补充的一种男女和谐平衡的局面。这也是我们对和谐、完美的两性关系的理想追求。
女性声音与男性眼光:关于《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作者: 陈洁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眼光   声音   华顿   纯真年代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8-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充满女性主义意识的小说《纯真年代》中,她塑造了两个互为对照的女性形象:梅和埃伦。为了避免女性作家身份给创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华顿采用了以男性人物纽兰为中心的叙事格局,并以后者的眼光来刻画两位女性人物。同时,她又通过对(故事外)叙述者叙事声音与人物叙事眼光之间关系的巧妙调节,在文本中有力地渗透了她的创作意图,尤其是她所想表达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化及其认识价值
作者: 陈洁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化及其认识价值
施玮的文学创作与圣经
作者: 陈洁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经   文学创作   施玮  
描述: 在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作家像施玮这样十几年来一直执着于基督教文学的创作。在当代文学备受世俗化与商业化的冲击时,华裔作家施玮以“灵性文学”的创作主张重归大陆文坛。作为新移民作家,施玮的回归不是同早期移民作家那样书写海外生活的艰难困苦和中西文化冲突下的心路历程,而是将母体文化的影响与异国文化的接受相融合,以不同于本土作家的视角和立场去回望国人的灵魂与生活。具体来说,施玮创作中的域外影响主要是以圣经为主体的基督教文化。目前学术界对施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施玮创作与圣经文本之间的深层关系研究还是空白状态
中国电影产业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变迁——以内地青春电影、小妞电影、公路喜剧电影为例
作者: 陈洁毅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小成本   青春电影   小妞电影   女性形象   百亿时代  
描述: 任何时代都有涉及性别的主流叙述和想象。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电影作品中的性别意识、身体想象与女性问题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想象时期。2010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取得巨大突破的一年,首次跨入了百亿票房的市场门坎,开启中国电影市场的百亿票房时代。伴随着百亿时代的到来,新生代观众、新生代导演以及新的亚类型电影制作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中小成本电影逐渐取代电影大片,占据着市场的核心位置。其中,青春电影、小妞电影等亚类型电影的热映,既带来了电影文化开始向“小时代”、“青春文化”、“女性消费”等领域转型,也呈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