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论妇女解放
-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
描述: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生、本质、意义、目标、途径和力量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初步形成了以人的解放为本位的妇女运动论。这一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妇女解放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妇女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
-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考察
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妇女政策
-
描述: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伴随着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而不断深入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妇女运动的总的方针政策虽是一致的,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方针政策也因时而异,各有其侧重点。中共妇女方针政策的演进表明了,党在妇女方针政策的思路上,既有连贯的思想继承,也有根据形势发展而形成的新思想、新政策,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
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妇女解放思想体系
-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思想体系
-
描述:
“十月革命的炮声 ,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妇女问题 ,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概言之 ,它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根本出发点 ,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以政治革命为根本途径 ,以劳动妇女为根本依靠力量 ,揭示了妇女解放的科学规律 ,为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
工会、妇联检查考核方式实现两个转变
-
作者:
陈文华
来源:
兵团工运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二师
工作实效
妇联
检查方式
妇女组织
工作能力
两个转变
工会
考核方式
考核工作
-
描述:
农二师三O团工会、妇联在今年上半年的检查考核工作中,以指导、促进基层单位工会、妇女组织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实效为
-
来华传教士对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关注
-
作者:
陈文联
杨华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传教士
妇女
-
描述:
来华的基督教各教派,几乎都经过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使得他们对中国近代妇女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广泛宣传兴办女学和废除缠足等男女平等思想,而且还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践。这些活动,对近代妇女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启蒙、示范作用;当然,囿于"布道"的宗旨,来华传教士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戊戌时期的不缠足思潮
-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新人士
不缠足
戊戌时期
-
描述:
近代中国不缠足思潮 ,肇始于 1 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时期。维新人士从多方面抨击缠足 ,力倡天足 ,并身体力行 ,笃诚实践 ,推动了不缠足思潮的产生。戊戌不缠足思潮是在尖锐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 ,对
-
两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女统一战线
-
作者:
陈文豪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两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女统一战线
-
唐宋女性文学探析
-
作者:
陈文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宋文学
社会教育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唐宋女性文学是黄金时代.唐宋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唐宋女性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紧密相连的.
-
女性期刊制胜之道:《中国妇女》积极女性形象建构的启示
-
作者:
盛芳
陈文静
来源:
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期刊
《中国妇女》
女性形象
人物报道
-
描述:
当前各类女性期刊蓬勃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既彰显个性特点又引导舆论,宣扬主流价值观,从而建构起积极的女性形象是制胜的关键。《中国妇女》关注女性的命运,成功塑造了积极向上、有主体意识、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积极形象的塑造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叶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陈文芳
曾纪虎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性形象
叶紫
-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上,左翼作家叶紫的创作时间极为短暂,但他却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都经历了由听凭命运摆布的"贤妻良母"到为独立自主而斗争的"革命女性"的成长过程。叶紫笔下的女性形象远胜于当时流行的乡土文学对女性的刻画。他借描写这些女性的坎坷命运,表达自己对旧社会女性命运的悲悯之情,还借此提出了对女性解放问题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