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娟,王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中国现代小说变形女性形象悲剧溯源
-
作者:
陈娟
王博
来源: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女性
悲剧溯源
现代小说
-
描述:
变形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古往今来,女性的变形现象都尤为严重,女性的变形悲剧也实在值得深思。文章主要以老舍、张爱玲、凌淑华及林海音的现代小说作品为蓝本,阐述变形女性形象的特征、产生变形悲剧的原因及对其现实社会的启示。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并尽早使这一弱势群体远离变形悲剧。
-
《雪国》中的女性形象之美
-
作者:
王博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雪国》的美主要体现在对驹子和叶子两个女性形象的刻画上。两个女性形象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之美,同时也展示出各自人格之美和心灵之美。本文试图对《雪国》中的两位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
《紫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自我身份的认同
-
作者:
王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紫色》
觉醒
身份认同
-
描述:
<紫色>是荑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完美地继承了前面黑人女性作家的传统,将笔下茜莉塑造成了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茜莉成长历程的追溯,揭露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对黑人女性如何重建自我的身份认同提供了途径.本文试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采展现这一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对于女性意识的完美阐释.
-
《紫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自我身份的认同
-
作者:
王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完美地继承了前面黑人女性作家的传统,将笔下茜莉塑造成了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茜莉成长历程的追溯,揭露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对黑人女性如何重建自我的身份认同提供了途径。本文试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来展现这一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对于女性意识的完美阐释。 关键词:《紫色》女性意识 身份认同 觉醒 [ 中图分类号]:I20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5-0007-02 引言
-
《紫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自我身份的认同
-
作者:
王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紫色》女性意识
身份认同
-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完美地继承了前面黑人女性作家的传统,将笔下茜莉塑造成了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茜莉成长历程的追溯,揭露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对黑人女性如何重建自我的身份认同提供了途径。本文试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来展现这一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对于女性意识的完美阐释。
-
遥望胜利曙光——《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女性人物的后殖民释读
-
作者:
王博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伦斯·达雷尔
埃及女性
《亚历山大四重奏》
后殖民主义
-
描述:
本文以小说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亚历山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达雷尔在小说中精心刻画了以梅丽莎、贾斯汀、利拉和克丽为代表的埃及女性,展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坎坷历程,反映了她们对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
《傲慢与偏见》女性人物对比研究
-
作者:
王博
来源:
城市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人物对比
简·奥斯汀
-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中,本文通过对班耐特五个女儿的不同的爱情与婚姻命运的描述来进行人物对比研究,探讨其各自的爱情命运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
遥望胜利曙光
-
作者:
王博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伦斯·达雷尔
埃及女性
《亚历山大四重奏》
后殖民主义
-
描述:
本文以小说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亚历山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达雷尔在小说中精心刻画了以梅丽莎、贾斯汀、利拉和克丽为代表的埃及女性,展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坎坷历程,反映了她们对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
《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出版
-
作者:
陈娟
来源:
人民日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出版
-
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陈娟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
美国电影
人物形象
-
描述: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反映的是社会思想与现象,银幕上展现的一切是人们欲望的某种投射。美国电影中也曾多次出现黑人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不仅部分反映了黑人女性的处境,也体现了公众心中黑人女性地位的变迁。在美国电影发展的这一个世纪中,其中的黑人女性形象无论在数量上抑或是具体面貌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符号式的存在、被苦难折磨的对象,以及功成名就,自我救赎的明星或英雄三方面,分析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