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善的高扬 恶的审视——新时期女性文学中道德观念浅析
作者: 郭红玲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文学   审视  
描述: 新时期女作家极力歌颂真善美 ,这种求知向上的追求净化着人们的灵魂 ,为人类筑造了精神的家园 ;对恶的揭露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女作家通过对恶的审视和展现为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一面自鉴的镜子
论美国女奴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个人生活叙事
作者: 郭红珊   来源: 鲁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奴隶制   哈丽雅特·雅各布斯   叙事技巧   奴隶叙事  
描述: 奴隶叙事是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由奴隶口述或书写而成,内容主要记述了他们在残酷的奴隶制下的生活经历。奴隶叙事的文本数量庞大,虽然这些作品在篇幅规模和结构方面都各不相同,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国的黑人奴隶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而奋斗。19世纪的30年代至60年代是奴隶叙事的全盛时期。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自传《一个奴隶女孩生活中的事件》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奴隶叙事也逐步发展。但无论形式和版本如何变化,奴隶叙事所反映的奴隶制问题及其对黑人女性文学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独具慧眼观两性别具匠心品女人: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文本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时代和历史的巨大变迁,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从历史地表之下浮出的艰辛和在同男性子辈并肩反抗压迫的历史之中伴随着文学话语的流变,常彬教授的专著<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流变予以重点的关注与详尽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常彬教授在女性文学方面的造诣和研究的深入.
独具慧眼观两性 别具匠心品女人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时代和历史的巨大变迁,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从历史地表之下浮出的艰辛和在同男性子辈并肩反抗压迫的历史之中伴随着文学话语的流变,常彬教授的专著《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流变予以重点的关注与详尽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常彬教授在女性文学方面的造诣和研究的深入。
谈《简爱》的文学渊源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浪漫主义诗歌   哥特小说   女性文学  
描述: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受到了英国女性文学、哥特式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影响.
《愤怒的葡萄》圣经原型研究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体   主题   圣经原型   内容  
描述: 在文学史上,神话为作家提供了一套评论现代事件的速记符号系统。原型的使用,使现代世界中的悲剧不仅具有历史的深度,而且超越了现实,变得具有一般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圣经原型。圣经原型与现实的小说相呼应使小说具有永恒的意义。圣经对西方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涵盖了文学作品的内容,文体,主题等各个方面。近些年,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关于原型批评的研究,在许多期刊杂志上刊登了大量的关于圣经原型理论的篇章,并且还有不少将原型理论用于分析和研究具体小说、诗歌的作品。通过对比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原型批评实践仅分析某一本
飞散的女性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奈保尔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飞散的女性   文化认同   特点  
描述: 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共同成为主要的文学批评话语。维·苏·奈保尔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石黑一雄,提摩西·默等当代飞散作家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飞散群体失落、孤独、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的尴尬处境,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中,当代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将双重文化身份作为小说主题,展现了那些特立尼达印度移民们游离于不同文化价值形态与民族传统之间所面临的文化认同
陕西妇女非政府组织的运行状况研究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妇女   非政府组织   运行  
描述: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的双重改革的不断深化,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公众体系里较为活跃的主体,不仅弥补了国家体系与市场体系遗留的空白,更是发挥着维护民众权利、促进公民社会培育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以及所作出的贡献日益被人们关注和认可。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女性问题在新时期表现出某些新特点,使得女性问题重新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而妇女组织在解决妇女问题、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上发挥的卓越作用也日渐被学界关注。本文以“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培训中心”、“妈妈环保志愿者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奇才   王婷婷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莎玛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奈保尔的代表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莎玛这一女性人物形象。莎玛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印度教妇女,生活中受到种种压迫。她试图通过一些途径来反抗并寻求出路。但是由于男权社会的压制,她的反抗只是徒劳的,最终也无法获得独立;与非离散的女性相比,莎玛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她的家族分崩离析,她的丈夫只是个毫无优点的反英雄式的角色。莎玛所代表的离散的女性处于一种无依无靠、濒临绝望的生存状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