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贺桂梅】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
-
性别的神话与陷落:关于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和女性话语的表达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东方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小说
-
描述:
性别的神话与陷落:关于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和女性话语的表达
-
有性别的文学——90年代的女性话语的诗学实践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女性写作的繁荣与兴盛成为90年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女性作家与作品的大量出现和频频曝光客观上一度得益于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宣传操作。正如一位女作家写道:“1995年,中国女性在亿万世人瞩目之下经受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女性集体狂欢,中国的女性文学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高潮体验’”同时,日趋成熟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对于女性写作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相对男性写作)作了有效
-
“没有屋顶的房问读解戴锦华”——读解戴锦华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出版社
为文
妇女文学
历史
读解
译介
余华
北京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当代文化、文学研究界,戴锦华一直是一个难于界说的研究者。难于界说首先在于她的研究领域。在80年代,她主要是一个电影研究者,从事电影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电影批评工作。她为文学批评界瞩目,则是1989年发表于《北京文学》的一篇精彩的文学评论文章:《裂谷的另一侧畔——初读余华》,以及她与孟悦合著的女性文学研究论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娴熟的西方理论背景,融汇了理论洞见、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艺术感受的文本细读,
-
“没有屋顶的房间”——读解戴锦华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80年代
大众文化
西方理论
生命体验
学术研究
当代中国
人文知识分子
女性写作
语言学
-
描述:
在当代文化、文学研究界,戴锦华一直是一个难于界说 的研究者。难于界说首先在于她的研究领域。在80 年代,她主要是一个电影研究者,从事电影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电影批评工作。她为文学批评界瞩目,则是1989年发表于《北京文学》的一篇精彩的文学评论文章:《裂谷的另一侧畔——初读余华》,以及她与孟悦合著的女性文学研究论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娴熟的西方理论背景,融汇了理论洞见、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艺术感受的文本细读,以及她华丽、繁复而不无晦涩的文风,使人们对她的理解(包
-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面面观
-
作者:
李复威
贺桂梅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