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我救赎之路—《宠儿》与《玫瑰门》中女性意识的比较探究
作者: 刘珊珊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意识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平行研究   反抗意识   觉醒  
描述: 1987年托尼·莫里森发表了不朽的杰作《宠儿》,被称作“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相隔两年,1989年中国当代女作家铁凝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被公认为目前中国最具有女性意识的小说家之一。这两部小说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精湛的艺术震撼力,突显了积极的女性视点和不同的写作面貌。虽然这两部小说诞生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的国度里,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担负起艺术和历史使命的重任,并且都运用冷静的笔调、时空交错等表现手法使作品传达出不同民族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两本书中刻画的女性在
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困境:对《伊芙琳》和《痛苦的事件》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作者: 张珊   郑蓉颖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存困境   菲勒斯中心主义   “第二性”   《痛苦的事件》   《伊芙琳》  
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评论家们分析的热点。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有不同的形象,但是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处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通过对《伊芙琳》和《痛苦的事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的分析,结合菲勒斯中心主义和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观点,揭示女主人公伊芙琳和爱米丽·西尼考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及附属地位,并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论美国女奴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个人生活叙事
作者: 郭红珊   来源: 鲁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奴隶制   哈丽雅特·雅各布斯   叙事技巧   奴隶叙事  
描述: 奴隶叙事是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由奴隶口述或书写而成,内容主要记述了他们在残酷的奴隶制下的生活经历。奴隶叙事的文本数量庞大,虽然这些作品在篇幅规模和结构方面都各不相同,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国的黑人奴隶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而奋斗。19世纪的30年代至60年代是奴隶叙事的全盛时期。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自传《一个奴隶女孩生活中的事件》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奴隶叙事也逐步发展。但无论形式和版本如何变化,奴隶叙事所反映的奴隶制问题及其对黑人女性文学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中介的中介:俄罗斯式中介新娘形象研究
作者: 李宗珊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   中介新娘   宗教哲学   文本结构  
描述: “中介新娘”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鼻祖诺斯罗普·弗莱在其著作《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中提出一类原型女性形象,即“得到宽恕的淫妇,尽管有罪又最终受到宠爱,就是介于恶魔淫妇和启示新娘之间的中介新娘形象,代表了人从罪孽中得到救赎。”中介新娘形象由于承载了牺牲与救赎的宗教思想而备受作家们喜爱,本文以原型批评方法入手,选取俄罗斯文学中的五个中介新娘形象,在现有批评成果的基础上,从类型学、宗教哲学、女性批评等研究角度探寻其独特的俄罗斯式特点。俄罗斯文学中的中介新娘形象首先符合弗莱所述的中介新娘的四个特点:中介新娘首先
反“约拿情节”:《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自我实现之路
作者: 郜益珊   郑燕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赫斯顿   约拿情节   《他们眼望上苍》   需求层次  
描述: 在其半自传体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黑人女性形象———珍妮,她历经三次不幸的婚姻,仍不断地在各种需求层次中寻求自我;她敢于挑战命运,突破其被压迫的双重身份,最终实现自我。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