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611 条
-
夏娃,走出伊甸园: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衍变历程
-
作者:
韦玲珍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主人公
女性意识
伊甸园
男权意识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文学
“人”
女性觉醒
中国女性
-
描述:
夏娃,走出伊甸园: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衍变历程
-
当代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
作者:
黄爱玲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发展
障碍
对策
女大学生
-
描述:
通过对女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 ,分析入WTO后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探讨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个体及社会形成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
作者:
李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文学形象
巴金
革命叙事
男性世界
系列小说
女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
-
描述:
该文认为,巴金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小说,从总体而言,是以子辈男性青年为主体的现代启蒙叙事,现代革命叙事,巴金在这些小说中的正面女性文学形象主要集中于自始至终都以美好心愿对待男性世界的女生身上。她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难的天使型女性,以鸣凤,瑞珏,梅为代表,主要出现在巴金前期的反封建系列小说中;另一类是新生的圣女型女性,以李静淑,张文珠,李佩珠为代表,主要出现于巴金前期的革命系列小说中。
-
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五四”女性文学研究之一
-
作者:
李玲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生活领域
重返社会
石评梅
家庭生活方式
中国女性文学
“五四”女作家
“五四”女性文学
社会生活
陈衡哲
现代女性
-
描述:
从把握命运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满怀豪情地要为社会服务,再到困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阻碍,以至于感受到生命不自由的苦痛,而去探寻人生哲理,“五四”女性文学真实袒露了现代女性初次摆脱家庭女奴地位、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时的心路历程,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
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的抗争与屈从
-
作者:
沈玲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个性意识
爱情
女性文学
-
描述:
现代情爱意识作为人的意识觉醒的副产品而出现在五四时代 ,它带来了爱情题材在现代女性创作中繁荣的局面。该文以爱情题材为切入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家冯沅君、庐隐、丁玲、张爱玲等创作文本的研究 ,展现了现代女性文学爱情题材表达的多样性 ,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女子在社会语境中的生存状态 ,昭示女性在自我解放历程中的固有局限 ,心灵的真正解放仍然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
阿拉伯近代女性文学家的悲剧
-
作者:
李玲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近代女性
阿拉伯
基本特征
文学创作
循规蹈距
女性文学
妇女权利
文学家
-
描述:
阿拉伯近代女性文学以悲伤、消极与灰暗为基本特征,其原因与当时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状况有关.19世纪,阿拉伯妇女生活在深闺,在男子眼里只是他们享乐的工具,她们无权获得知识和自由,不能外出旅行.男权社会用高墙将她们深深禁锢.进入20世纪后,她们受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开始入学求知.但是,当她们迈步走向新生活时,各种困难、痛苦与波折迎面而来,于是有人拿起了笔,用以表现自己的苦难经历.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家们的不幸遭遇与坎坷经历,决定了她们的文学创作.但应当指出,她们的文学作品停留在表现、暴露社会黑暗的水平
-
新文学曙光初露时的一颗新星(陈衡哲创作论)
-
作者:
李玲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话小说
表现手法
《留美学生季报》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散文艺术
《一日》
人道主义思想
陈衡哲
野蔷薇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陈衡哲是第一个尝试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个在异域背景上反映异域人民生活的作家,是新文学的第一位女诗人,是中国创作童话的第一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本文在初期新文学创作和女性文学背景上,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创造两方面详细考察陈衡哲的艺术个性,确立她参与创建新文学的历史地位
-
新文学曙光初露时的一颗新星:陈衡哲创作论
-
作者:
李玲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话小说
表现手法
《留美学生季报》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散文艺术
《一日》
人道主义思想
陈衡哲
野蔷薇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陈衡哲是第一个尝试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个在异域背景上反映异域人民生活的作家,是新文学的第一位女诗人,是中国创作童话的第一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本文在初期新文学创作和女性文学背景上,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创造两方面详细考察陈衡哲的艺术个性,确立她参与创建新文学的历史地位
-
劳特累克绘画中女性形象审美特征研究
-
作者:
李玲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劳特累克
绘画
女性形象
-
描述:
劳特累克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画坛上一位重要而特异的天才画家,在艺术生命的长河中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那样短暂。他用自己的努力与探索创造了既行于传统艺术之上又紧跟时代的绘画风格,开启了一个艺术时代的审美变化。生活与艺术密不可分,劳特累克结合自身独特的人生历程和艺术追求,以尖锐写实的笔触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堕落与悲哀,成为世纪末巴黎夜生活的出色描绘者和时代见证人。同样,他的艺术作品不仅让他名震一时也使他的生命得到强化和延续。劳特累克以自身忧郁而颓废的精神特质和当时时代审美思潮的影响使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
-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分析——以《吉尔吉,我们中的一个》中的女主人公为例
-
作者:
周晓玲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姆加德·科伊恩
《吉尔吉
魏玛共和国
新女性
我们中的一个》
-
描述:
德国妇女运动始于19世纪40年代,市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妇女都投身其中,成立了许多妇女组织,提出了各自的运动主张,为争取男女平权共同奋斗。至20世纪初,妇女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女性终于获得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工作权,这为“新女性”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新女性”是产生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一个概念,新女性们打扮入时、洒脱不羁,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她们追求独立、平等与自由,对事业、家庭与婚姻有自己的见解,渴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伊姆加德˙科伊恩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末期的一位女作家,本身也是一位新女性。她擅长以女性的
<
1
2
3
...
33
34
35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