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自审意识的衍进和文化批判的局限
-
作者:
顾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三个时期
女性立场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
北极光
自审意识
审美理想
-
描述:
梳理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女性写作有着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一是对男权文化搭建而成的外部世界的反叛与颠覆,一是对女性自身文化痼疾的冷峻审视与批判。以历时性的眼光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三个时期,张抗抗的作品表现出从人道主义价值探寻、理想主义话语倾吐到人性丰富、和谐的精神性寻觅过程。与同时代的许多女作家一样,她的“作品序列有如镜像一般清晰地映照着新时期的文学流变,准确生动地切入着当下的文化语境,因此她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象征行为’的现实寓言”①。不仅如此,作家力图
-
女性自审意识的衍进和文化批判的局限——论张抗抗三个时期的女性写作
-
作者:
顾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外部世界
张抗抗
21世纪初
男权文化
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
女性写作
自审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梳理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女性写作有着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一是对男权文化搭建而成的外部世界的反叛与颠覆,一是对女性自身文化痼疾的冷峻审视与批判。以历时性的眼光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三个时期,张抗抗的作品表现出从人道主义价值探寻、理想主义话语倾吐到人性丰富、和谐的精神性寻觅过程。与同时代的许多女作家一样,她的“作品序列有如镜像一般清晰地映照着新时期的文学流变,准确生动地切入着当下的文化语境,因此她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象征行为’的现实寓言”。不仅如此,作家力图在
-
汉传佛教女性伦理观与道教女性伦理观之比较
-
作者:
刘玮玮
来源:
道德与文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女性伦理
汉传佛教
-
描述:
汉传佛教女性伦理观与道教女性伦理观既存在歧异又存在契合。由于文化渊源及宗旨的不同,对于女性形象,汉传佛教持"女性卑污论",道教持"女性崇高论";对于制度修行中的男女地位,汉传佛教奉行男尊女卑,道教力求男女平等;对于人的情欲与生命,汉传佛教企图杜绝欲望及厌弃生命,道教正视欲望及看重生命。然而,由于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过程中佛道相互吸取对方思想,这又使得它们都赋予女性成就理想人格之权利,强调女性的心性修养、重视戒律对女性的约束功能、推行轮回果报与"功过格"。
-
姹紫嫣红 群芳吐艳: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李玮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生活
劳伦斯小说
女性思想
女性观
创作模式
瑞尔
《儿子与情人》
女性问题
女权思想
中长篇小说
-
描述:
,就是女性意识和女性形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因为这些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而引起了轰动,也因此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就。他的女性观一直是评论界争议的焦点,而对他女性形象的评价和认识,也是众说纷纭。[1]他所塑造的新女
-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田玮莉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孤独
都市
女性
-
描述:
本文就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从寂寞、独立两个特点于以探讨,揭示香港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
-
“烟花女儿翻身记”:两部禁娼电影中的女性表演及其文化意义
-
作者:
张一玮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文化特质
社会运动
妓女改造
电影史
改造活动
改造运动
中国城市
新政权
现代性特征
-
描述:
《烟花女儿翻身记》是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取缔妓院和改造妓女的纪录影片,影片与同一时期制作完成的故事片《姊姊妹妹站起来》形成颇具意味的对应关系。两部电影的现代性特征及其文化意义均通过文本内外的妓女形象与表演行为得以展现。其中肢体、面容、声音等多个层次上的女性表演,以及创伤、规训、身份等多个文化议题,因应并配合新中国城市中开展的社会改造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在这两部影片的叙事脉络中,妓女是旧中国受压迫女性的缩影,她们因新政权的建立而转变为被解救和教育的对象,通过教育与改造活动被塑造为新中国意义上的“新女性
-
浅谈唐代仕女画形象的艺术特征
-
作者:
张倪玮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
艺术特征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唐代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领土宽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在唐代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这一时期,仕女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技法上都有很大的提升。选择唐代这一时期进行探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因其之后不论对现代工笔画还是海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从《万箭穿心》看普通女性的悲剧命运
-
作者:
周玮昆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艺术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
描述:
《万箭穿心》用原生态的叙写方式塑造了一个让人既怜又恨、唏嘘欸乃的女性形象,丈夫的自杀、十年如一日的"女扁担"生涯让漂亮的李宝莉姿色全无,粗粝的日常生活状态、泼辣倔强的汉中性格,在两性关系中始终都不讨好的悲剧命运,着实让观众掬了一把同情泪。然而面对生活巨变不卑不亢的韧性以及绝不让这个家散掉的毅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汉中女子勇于担当的霸气。
-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身份认同的三个向度
-
作者:
周玮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族裔文学
文学人类学
身份认同
女性
-
描述:
小说人物形象的背后反映着个人和群体的身份认同,美国少数族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被种族和性别双重压抑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历史、文化原因的不同,各个族裔的身份认同也存在差异。本文试图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从《土生子》、《芒果街上的小屋》、《喜福会》三部文本出发,分析其女性形象塑造的三个不同向度。
-
读严歌苓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
-
作者:
沈榆玮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第九个寡妇
严歌苓
-
描述:
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笔下塑造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其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寡妇王葡萄。故事讲述的是在中国动荡的历史背下,王葡萄以其独特的个性,从容应对苦难,生活得有滋有味。本文对王葡萄的形象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