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论亦舒小说的电影改编
作者: 王佳佳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节   电影改编   亦舒小说   人物   主题   叙事视角  
描述: 电影与文学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两者通过电影的文学改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亦舒从小就显示了她对文学的热爱和超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后来她的流行言情小说以其现实主义情感、逼真的女性形象刻画和泼辣、尖刻的笔触深深吸引着青年人,所以对其小说的研究者很多,由于备受青年一代的推崇,所以其九部作品被拍成电影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电影的水土不服并没引起大众的关注,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正是我做本文的目的。电影的文学改编,通过改编者对文本的读解,立足于原著的基础上遵循电影规则将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作品,是一种
论许地山作品的悖论色彩
作者: 王珊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性博爱/世间情爱   圣女/贞女   许地山作品   顺势而为/顽强抗争   怀疑否定/乐观进取   悖论色彩  
描述: 许地山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特点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表现出浓郁的宗教氛围和异域色彩,同时体现了作家对人间现世的终极关怀。本文选取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视角,对许地山作品的独特性加以阐释,即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试图发现许地山作品中的悖论因素,从而开创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关于许地山作品的悖论色彩,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首先,存在主义思想下对生命的悖论色彩。存在主义与许地山思想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一方面他们对生活存在怀疑、否定的态度;而在另外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坚忍顽强的现实精神。其次,道
新闻类周刊中的女性精英形象建构
作者: 王盼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新闻类周刊   刻板印象   女性精英形象  
描述: 媒体上。女性精英形象这一性别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的交汇点,其在大众媒体的中的呈现,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30个月间的《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
现代文学女性视域下的乡土想象研究
作者: 王慧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人没有“乡土”   性别审美   女性乡土想象   现代文学  
描述: 本文正视女人没有“乡土”的文化现实,从性别拘囿和乡土文学地位两个方面对这一视角的建立进行了阐释:从文化角度看,基于女性的社会历史地位,她们在家族故土始终是“他者”身份,没有物质的乡土;从文学角度看,已有的“乡土文学”的概念主要针对主流文本,沿袭了控制文学传统的男性批评观念与视角,女性作为群体在乡土话语中是“缺席”的状态,没有精神的乡土。为还原女性的精神乡土,挖掘和梳理现代女作家的乡土想象,肯定其应有的文学地位,本文界定了“女性乡土想象”的定义:基于女性经验和一定乡土经验创作的,反映乡镇现实生活,展示某个地
父权文化的牺牲品:解读《欲望号街车》主人公布兰琪的悲剧命运
作者: 王莹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牺牲品   布兰琪   父权文化   田纳西·威廉斯   《欲望号街车》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战后至6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代表作《欲望号街车》(1947)成功地刻画了布兰琪。杜波依斯这一孤立无援、脆弱敏感的女性悲剧形象,并赢得了三项戏剧界大奖:普利策奖,唐纳德森奖和纽约剧评奖。关于主人公布兰琪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经历的评论历来层出不穷,但结论却大相径庭。有的评论家把该剧看成是道德剧,布兰琪因为自身的性乱而受到了惩罚;有人把则坚信布兰琪的故事是个体的经历集中表现,不具有广泛社会意义;此外,田纳西·威廉斯也往往被看作致力于人物心理刻画的戏剧家。田纳西本人曾承认他是一位喜欢把个
毁灭与新生:杜穆里埃的《蝴蝶梦》之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作者: 王咏君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蝴蝶梦》   叙事结构   叙事聚焦   叙述声音  
描述: 《蝴蝶梦》作为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自1938年出版以来,以其引人入胜的悬疑浪漫的情节安排和独特的以“实有”衬托“虚无”的叙事手法,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经久不衰。这本小说出版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将它放在社会历史语境中来看,当时的社会女性处于传统身份转变的焦虑过渡期,女性内心深处存在传统与反传统的碰撞与挣扎。本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托,并试图借助苏珊·兰瑟的叙述声音理论、热奈特叙事聚焦理论,将小说的主题内容与叙事形式相结合,通过分析《蝴蝶梦》中独特的文本叙述声音、叙事聚焦以及叙
现当代文学中的寡妇形象研究
作者: 王维维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文化   贞节   女性意识   寡妇   生命力  
描述: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由于封建文化的垄断性,妇女地位的从属性,使女性成为了失语的群体,而寡妇—更是游离于女性之外的特殊群体,她们是被孤立在社会、人群之外的。寡妇始终是封建道德观念关注的核心,寡妇作为男权社会的殉葬品,一方面忍受着丧夫的巨大痛苦,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自身的巨大压力。她们被剥夺了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力,她们必须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地永远生活在对于死去丈夫的哀悼之中,不能改嫁,成了活的死人。她们完全被禁闭在正常社会生活之外,家中单调无聊的生活无所寄托、毫无兴致,她们永远没有幸福可言。但她们有着
研究生网络信息获取行为的差异研究
作者: 王会景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信息行为   信息获取行为   研究生  
描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硕士研究生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进行研究多是针对某一学校或者某一个地区所做的研究,而对硕士研究生的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进行差异分析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是在充分借鉴前辈们对信息行为、信息查询行为、信息检索行为、信息获取行为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对硕士研究生网络信息获取行为的差异进行调查研究。为方便论述,本文将硕士研究生简称为研究生。本文在对已有文献的查阅以及深入调研研究生网络信息获取行为的基础上,将研究生划分为理、工、文、农、医五大专业,结合目前图书情报学界最有权威的Wilson信息寻求行为模
陈芸《小黛轩论诗诗》研究
作者: 王丹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芸   清代   论诗诗   女性  
描述: 陈芸(1885-1911),字芸仙,号淑宜,自称“道山女子”,侯官人。清光绪十一年生,卒于宣统三年。陈芸自幼聪颖,善记诵,有诗才。受母亲薛绍徽影响,加之自身对于女性文学大都付诸荒烟蔓草而湮没感到惋惜,遂作《小黛轩论诗诗》。《小黛轩论诗诗》共221首,包括上下两卷,上卷100首,下卷121首,均为七言绝句。其涉及到1198位女诗人,1345部作品,论诗内容全面,涉及面广,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则是清代女性文人创作对于前代的突破与发展,如清代女性文人团体的兴盛,女性英勇事迹的展现以及女性文人对后代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
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的影像化研究
作者: 王艳君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视改编   影像化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随着网络技术及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触具有视觉及听觉双重效果的信息,文学创作也在借鉴影视的表现手法,注重视觉化和听觉化的叙述效果、画面感、镜头感。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影像化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作品被影视改编后的效果。本文以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华文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为例,在学习和吸收同类研究成果,如文学语言到视听语言的转换、小说的影像化元素、剖析其小说被改编的原因等的基础上,侧重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具体分析其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像化特点,通过小说文本细读与影视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