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 条
-
方方小说中的历史书写
-
作者:
王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叙述特征
人物类型
文学思潮
方方
-
描述:
方方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小说创作已成为当代文学艺术谱系中的别样“风景”。一直以来,评论界主要关注的是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对于她的历史书写有所忽视。引言部分简述评论界对方方小说的研究,提出本文的写作缘起和研究意义。同时,就方方小说中的历史书写做出具体的界定,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历史小说的“历史”概念。第一部分探讨方方历史书写中的人物形象类型。主要辨析方方历史书写中的“革命者”,“知识分子”和“市民”三类人物形象。从目的性出发,将革命者细分为怀揣革命理想的“纯粹”者和被动卷
-
性别、身份与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基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媳妇故事与仙妻故事的比较研究
-
作者:
王均霞
来源: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叙事线索
身份
巧女故事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当前学界对巧女故事的研究大都在父权制的框架下强调巧女故事中透露出来的反抗意识,认为故事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独立自主,是对传统社会压迫妇女的一种颠覆。但通过对《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媳妇故事和仙妻故事的比较研究,分析故事讲述人的性别、身份及其叙事线索,可以发现,巧女故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本质上并未超出传统父权制对于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框定,相反,它恰恰是传统父权制对女德的规范在民间教化实践的结果。从中国女性民俗研究的历史脉络来看,巧女故事中所透露出来的反抗意识更可能是研究者建构的结果。
-
《水浒传》中的女人:吊诡的扈三娘——扈三娘人物形象矛盾性原因分析
-
作者:
王淑娟
来源:
《水浒争鸣》第十五辑《孙权故里论水浒》——第二届杭州与水浒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水浒文化富阳高峰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水浒传》中108好汉,男性人物塑造丰富饱满,但女性形象所占比例不大,与男性相较仅有寥寥数笔。此书在西方国家曾经翻译成《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在这样一部"英侠传奇"之中,几乎没有一位女性是小说的"主流人物"。即便是作为"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有那么一点点"主流"的三个女人,也是"好汉"的形象。相对于卖人肉的母夜叉孙二娘和性格暴躁的顾大嫂,身为扈家庄干金小姐的扈三娘算是还有那么一些女性的
-
近代女性的健美运动与国族意识
-
作者:
王云
来源:
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前言体育运动既满足了当代妇女健身娱乐的公开目的,同时也满足了不便公开的塑造健美形象的真实追求。当代妇女的运动与健美更多的是出于女性生存和发展的自我需求,至少超越了那个"为建设祖国而锻炼身体"的时代,这种妇女解放,真实地衡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但是,很显然,这种进步并非一蹴而就。早在民国时期,运动、健美的女性美的理想紧紧维系的是国族的而不是女性的命运。在民初局势相对稳定时,女子骑自行车的运动
-
超越性别彰显个性的艺术追求:席佩兰文学思想刍议
-
作者:
王郦玉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清代中叶,才媛辈出,女性的文学才华通过诗、词、曲等多种文学样式得以展现。此中不乏见识卓绝者,在其文学作品中也表达着自己对于人生、对于文学的认识与态度,突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局限,散发出自身思想的光芒,席佩兰便是这其中引人瞩目的一位。引言:席佩兰与《长真阁集》席佩兰出生于公元1760年,活跃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小名瑞芝,一字韵芬,又字道华,号浣云,因擅画兰花,因此自号佩兰。席佩
-
哲学视域下的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中西比较
性别哲学
-
描述: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
-
清代苏州闺秀结社综论
-
作者:
王晓燕
来源:
艺术时尚(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闺秀结社
苏州
-
描述:
闺秀结社在清代女性文学研究中极其重要,一方面有利于把握当时闺秀的交际活动及其动因与方式,另一方面可以探讨女性文学活动对文士文学交际的接受与影响,再者,闺秀的文学结社成果不仅填补了女性文学创作的空白,更提供了研究女性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本论文试就清代苏州闺秀结社的成因、结社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将清代苏州作为研究重点,对闺秀的身份、社员构成、结社目的、联吟主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
空间批评视野下《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春龙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批评
女性形象
-
描述:
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始终关注在美华裔的生存与文化身份问题,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手法,流露出她对华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华人在异乡发展前景的担忧。《女勇士》讲述的是一位华裔女孩儿的成长经历,它的出版不仅为汤亭亭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地位,更让华裔美国文学走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鉴于已有研究,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视角切入,深入探讨《女勇士》中塑造的不同女性形象。一方面,从社会空间角度出发,女性在中国社会空间呈现出封建思想的受害者的形象,在美国社会空间呈现出中、美
-
当代我国以女性为重要角色的宫廷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
作者:
王玉珏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大众审美
宫廷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目前在我国,以女性为重要角色的宫廷剧,以其精彩的人物、动人的剧情、大气的场景,征服了数量众多的观众。每有宫廷剧开播,势必引发一场收视热潮和话题热议,这种全民狂欢式的风潮,自《倾世皇妃》(2010)、《后宫·甄嬛传》(2011)等一系列宫廷剧问世以来便屡屡出现,逐渐成为一种值得人们思考的文化现象。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宫廷剧与观众见面,但一部电视剧能引发如此巨大的影响,还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这些宫廷剧大多以女性作为重要角色,从最早的《努尔哈赤》(1986)、《王昭君》(1987),到近年热播的《
-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梅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佳琦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历史语境
艺术价值
梅娘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梅娘像是一枝清新素雅的梅花开放在政治经济环境如寒冬般严酷的东北沦陷区。梅娘不仅是家乡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亲历者,更用细腻的笔触在小说中描绘出当时的社会图景而成为了殖民历史的记录者。对于和自身有着相似特质的女性,梅娘在作品中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因此在作品中众多有着鲜明特性的女性形象被呈现出来。她们中有勇敢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有慈祥温暖的母亲形象,也有养尊处优、性格泼辣的嫂子、婶婶等形象。无论哪一种女性形象她们都面临着艰难的社会生存环境,是生活在沦陷区灰色天空下不幸的女性。在这种特殊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心态下,梅娘打破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