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政治学视角下的新官场小说
作者: 王予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性层面   政治学视角   道德层面   制度层面  
描述: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官场小说”系列。“新官场小说”的作家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官场的权力运作和现实生存,积极地参与社会发展进程。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关注“新官场小说”,试图从“新官场小说”的道德层面、理性层面和制度层面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新官场小说”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以此作为研究新官场小说的一个维度,从而探讨它的发展规律、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新官场小说从道德层面上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体现了新官场小说对旧官场小说继承的一面)。官场伦理横行官场
飞散的女性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奈保尔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飞散的女性   文化认同   特点  
描述: 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共同成为主要的文学批评话语。维·苏·奈保尔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石黑一雄,提摩西·默等当代飞散作家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飞散群体失落、孤独、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的尴尬处境,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中,当代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将双重文化身份作为小说主题,展现了那些特立尼达印度移民们游离于不同文化价值形态与民族传统之间所面临的文化认同
《列女传》动词研究
作者: 王莉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量化考察   《列女传》   动词  
描述: 《列女传》是西汉时期刘向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传记。从语言上来看,该书动词十分丰富,句法有散有骈,整齐而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特色。 本文主要从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列女传》所有动词进行考察,以词的义位作为分析动词的单位,遵从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而在功能标准中,以词充任句法成分功能为主、词的结合功能为辅。 基于以上两个标准,在《列女传》中,动词的语法功能是可以作叙述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而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为主。动词前面可以受动词、副词、介宾结构、方位名词等成分修饰
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小人物
作者: 王素娟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人物   角色塑造   莫扎特歌剧   音乐创作  
描述: 塑造鲜活的音乐人物形象是莫扎特歌剧音乐创作成功所在。本文借莫扎特的四部代表性剧目《后宫诱逃》《费加罗婚礼》《唐璜》《女人心》中一类具有典型特点的女性人物,探究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的“小人物”。笔者认为,这四部歌剧分别代表了莫扎特不同创作时期、不同创作特点的最高成就,不管是对后世的歌剧创作还是对歌剧传播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和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这类小人物在莫扎特歌剧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及其他因素,所有这些因素形成了小人物独有的特征,笔者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谱例分析她们的角色塑造。 莫扎特在这四部歌剧中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 王向旭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研究生教育   英国大学  
描述: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英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开始从精英型转向大众化。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国际学生、女性研究生、兼读制研究生的增长速度尤为迅速。研究生的学科分布变得更加多样化,研究生教育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扩张和类型...
试论贝蒂·弗里丹与美国“全国妇女组织”的早期活动
作者: 王莹莹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全国妇女组织   《女性的奥秘》   当代美国妇女运动   贝蒂·弗里丹   女权思想  
描述: 本文试图以当代美国妇女运动的起源为起点分析女权主义社会活动家贝蒂·弗里丹的个人生活经历及其自由主义女权思想的形成过程,重点考察她的思想给早期的“全国妇女组织”的宗旨、目标及组织活动的内容、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该组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早期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透视贝蒂·弗里丹的思想和“全国妇女组织”的早期活动在当代美国妇女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新时期中国妇女人权保障研究——以对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为重点
作者: 王芳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人权保障   新时期   妇女人权  
描述: 本文以新时期中国妇女人权保障为研究对象,并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论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妇女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妇女享有同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权利、受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保障妇女的五项基本人权所综合运用的法律、行政和舆论等各项措施和手段,并运用图表、数据论证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妇女人权保障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中国妇女人权保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它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妇女人权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妇女人权保障与中国特色
女性“自我”的觉醒:张洁、王安忆小说比较轮
作者: 王淑莲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共性与个性   张洁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女性是受到歧视的性别。于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使女性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处于失语状态,在男性文化的强大规范与说教下,女性精神逐渐萎缩,最终成为完全依赖男性的附属品。“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现代女性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在男权文化强大的压力下,女性解放的道路仍然曲折。 作为新时期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张洁、王安忆的女性创作始终关注着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存境遇,探讨着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事业、
殖民异化与文学演讲:侵化时期满洲中日女作家比较研究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侵华时期   满洲女作家   文化殖民   日占区   伪满洲国   满洲文学  
描述: 本论文试图通过1931~1945年间,日本殖民文化侵略对伪满洲国殖民地和华北沦陷区女性作家精神意识的塑造的分析,总结殖民地女性文学发生和异化的内在规律。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东北现代女作家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力图改变自身卑微的社会地位,开辟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日本女性文学的高潮期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现代性和人权、人的觉醒是共时同步的。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民间妇女团体及女权主义者在军国主义的威逼诱惑下,发生变节和转向,以协从侵略战争为代价,获得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畸形提升。伪满洲国时期,受“五四”新
新女性的自我实现
作者: 王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身份   社会颠覆   新女性  
描述: 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问世,这部长篇小说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说紧紧围绕埃德娜内心情感的复苏﹑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其与世俗枷锁﹑腐朽的社会道德规范的顽强斗争而展开。作者客观地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渴望与现实困境,因此,寻求自我统一与解放成为肖邦的创作主题。本文力图分析埃德娜对内外两个矛盾自我及个体与其社会角色和谐一致的必要性的认识。对绘画和音乐的深刻理解以及格兰德岛上轻松自在的氛围是埃德娜觉察到现有生活的压抑和残缺不全,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埃德娜开始
< 1 2 3 4 5 6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