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539 条
-
两性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
-
作者:
荒林
王光明
来源:
珠海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
描述:
两性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
-
且看这回黄转绿——九十年代女性小说艺术空间的动态考察
-
作者:
王凤莲
来源:
文学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且看这回黄转绿——九十年代女性小说艺术空间的动态考察
-
事业人生花正红——记西北工大特聘教授高正红
-
作者:
王芳
曹喆
来源:
神州学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事业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高正
特聘教授
女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专家
实验室
人生
-
描述: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仅有的两位女性学者中,高正红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搞航空动力学研究的。在航空领域这个男性主宰的世界里,活跃着为数不多的女性的身影,高正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带着钦佩,我们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行器设计专家高正红的实验室。
-
刘光华和她钟情的事业
-
作者:
王沂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世界妇女大会
妇女问题
女子学校
社会性别意识
女性性别
女性角色
性别教育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
描述:
近一段时间以来,如果你在每周口的晚上十~点钟打开收音机,在北京广播电台的8284兆赫,你就会收听到由刘光华主持的“人生热线”节目。该节目对人生历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如交友、同居、离异、爱滋病等问题H听众进行讨论,帮助人们建)种多元的健康向上的人生一目计括以来接到大量的听众来信和热线电话,反响十分热烈。同时,刘光华还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教育台主讲‘’女性的心理健康与性爱观’”系列节目。其实,刘光华的热线直播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1993年至1996年,她在南宁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华光妇女热线”节目主持人,还在南宁
-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
作者:
王云介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女性意识
民族文化
写作意识
女性问题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
达斡尔民族
-
描述: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
读梁凤仪的五本散文
-
作者:
王淑秧
来源: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凤仪
“五四”新文学运动
女性散文
香港文学
散文题材
海外华人文学
散文写作
散文大家
女性文学
女权思想
-
描述:
散文向来是我国文学的重要品种,“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我国散文尤有很大发展,涌现了很多散文大家.海外华人文学中,散文写作者比比皆是.可贵的是各地区都涌现了一些女散文家.
-
略论苏青散文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向东
来源: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妇女解放
女性本体
女性意识
女性价值
女子
四十年代
苏青散文
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
-
描述:
苏青对于女性本体的深刻见解与睿智的剖析,使其散文中始终流贯着强烈、明晰而独特的女性意识。本文分析了其女性意识的四个主要特征:艰难却执着地追寻女性价值;揭示并剖析女性潜在的精神依附现象;坚执女性与非女性的对立,固守女性领地;积极探索女性解救之路,着重指出自救一途,并探讨了这种意识的历史局限与虚幻性。
-
一个虚拟的女权文本——以扎西多的批评为例阐释
-
作者:
王耀文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扎西多
女权文本
-
描述:
扎西多的女性文学批评文章别具一格,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视角与深厚的素养。研究她的有关论点,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两性对话:重读我们的身体和性
-
作者:
荒林
王光明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王安忆
女性主义写作
性欲
女性写作
性话语
两性对话
-
描述:
荒林:在描写女性的文学和女性文学作品当中,人的身体的性欲被重新阅读和阐述,这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在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当中,身体和性欲被如此广泛地讨论呢?为什么这种讨论甚至不限于文学的范畴呢?性话已浮出历史地
-
作家笔下的女人们——女性意识的解读
-
作者:
王向阳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女性意识
女性
-
描述:
女性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即社会(父权话语中心)对女性的认识和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从男性话语中心的女性、女性的突围和女性意识的期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女性意识的真正确立有赖于女性文学及女性主义批判的成熟,有赖于对男性话语中心有效的颠覆与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