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学之家,所有的磨难都可以被童话
作者: 王珍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张抗抗,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作品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张婴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他们的家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子和公主相爱了,婚后他们生下了一双女儿,全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王子的名字叫张白怀,公主叫朱为先,一双女儿大的叫张抗抗,小的叫张婴音。
苦难·诗意·现代性:朱山坡小说印象
作者: 王迅   来源: 麒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我的印象中,广西玉林是一个文学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那里诞生了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林白,那里有著名的诗歌社团“漆沙龙”诗社。朱山坡也经受着玉林山水文化和“鬼门关”文化的滋养,逐渐成长为中国文坛势头最猛也最具实力的青年小说家之一。朱山坡短短几年间发表了四十多个中短篇小说,在中国文坛主流的大型文学期刊开辟了自己的地盘。但似乎很少人注意到,朱山坡在2005年之前主攻的是诗歌创作,其诗既有坚韧的质感,又不乏浪漫主义气息。
“彷徨于无地”的女性悲凉
作者: 王芬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张辛欣是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她对女性意识进行了激烈表达,但受多方面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表达的惶惑,超越的滞重,追求的破灭三方面反思张辛欣的女性小说。探讨揭示其女性意识中的深层矛盾,分析阐释传统重负和工作异化对女性的双重压制,明确指出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精神追求的强大保障。
《喜福会》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 王颖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喜福会》   叙述策略  
描述: 谭恩美可谓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杰出作家,她的众多作品以丰富的华裔女性故事描绘出了整个华裔女性的移民史和成长史,如《喜福会》。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本土女性形象”、“移民女性形象”和“ABC女性形象”。“本土女性形象”指的是那些生活在旧中国,且从未离开过旧中国本土的女性。如《喜福会》中安梅的母亲。这些女性在父权制文化的打压下,丧失了自我,过着毫无尊严、逆来顺受的生活。“移民女性形象”指的是虽然出生在中国,但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移民到美国的女性。如《喜福会》中的四位母亲。她们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香港家族剧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王丹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香港家族剧   传播缺陷   女性形象   符号固化   形象建构  
描述: 媒介形式的不断发展,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电视剧作为传播媒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观众接受和认可。香港作为曾经的华语电视剧最大的产地,其电视剧的生产水平和传播范围不容小视。香港电视剧不仅传播香港精神,还传递着东方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港剧的传播并不仅仅局限于香港本土,在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创造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在香港电视剧的众多类型中,香港家族剧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并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一套叙事模式:一是上下好几代,持续时间长、家族人员多;二是家族成员关系复杂多变、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纵横
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契诃夫作品女性形象
作者: 王娇阳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契诃夫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天才的艺术家、杰出的思想家以及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不仅在俄罗斯文坛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短暂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契诃夫以细腻而温婉的笔触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他不仅擅长而且深爱描写女性形象。在写给挚友列奥吉耶夫的书信中他曾经这样戏谑地说道:“小说中不写女性,就如机器没有蒸汽发动机一样。……我的作品中不能没有女性!”创作伊始,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从俄罗斯作家们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中脱颖而出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具现
消费文化视域下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王营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主导权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其自身的文化源远流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语境加速,中国也被卷入其中,于是在中国城市和乡村都出现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在这场文化转型热潮中,中国逐渐迈入了消费社会。随着个人活动性、政治意识和社会自由的发展,女性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大量的参与到爆炸性的消费文化中。在消费成为当下的一种主导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女性看似处于被讨好、受迎合的地位,女性从边缘走向了中心,可是,当人们在为这种言论欢心鼓舞的时候,并没有看清这一事实的背后实质:规范女人的是男性制定的价值和准则,男性才
草原题材油画作品中的蒙古族女性形象
作者: 王世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情感   草原题材   审美取向   油画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油画作品中表现女性形象较为普遍,其外在形式与文化意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变化。纵观20世纪80年代的草原题材油画,绘画形式和表现主题上主要源自草原情结的审美取向为主。这种草原情结审美取向,是草原题材油画家群体对草原生活的表现源自心灵的主观偏爱和民族情感的体现。蒙古族妇女自强自立,朴实善良,敬老爱幼等优良传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游牧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这些历史传统已经经受考验和升华,在现代社会里已发展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有其积极的作用,应该大力提倡。蒙古草原养育了伟大的蒙古民族,蒙古妇女犹
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历届金鹰奖获奖作品为例
作者: 王静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固化   嬗变   女性形象  
描述: 从1958年《一口菜饼子》播出至今,电视剧在我国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50多年的发展使得电视剧成为最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电视剧的一支,家庭伦理剧因其关注平民生活、直面社会现实的特点,深受观众的追捧,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收视热点。家庭伦理剧,也被称为“女人剧”,一方面是因为它深受女性观众的欢迎;另一方面是由于剧情基本都是围绕女性而展开。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对女性格外关注,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热议,因而研究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本文从微
从空间叙事看香港新浪潮电影中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 王磊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香港新浪潮电影   空间叙事   女性形象  
描述: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香港,一批从海外攻读电影课程归来的青年才俊,如许鞍华,严浩,徐克,谭家明,方育平等一批满怀理想的电影人,他们回国后先后投身于香港电视界,在电视界实践从西方所学的先进传媒理念,后来又不约而同的投身在了无生机的香港电影界,用自己的所学以及对电影的热情,试图慢慢改变香港电影业,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香港电影业的主力。香港电影“新浪潮”序幕的拉开是以1978年严浩、余允航与任泰合组公司拍摄的影片《茄哩啡》的上映为标志的。1979年,《疯劫》(许鞍华)、《蝶变》(徐克)、《点指兵兵》(章国明)和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